侯仁之(1911—2013),北京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曆史地理學傢。
侯仁之是中國現代曆史地理學的奠基者、開拓者和學術泰鬥,在理論和實踐兩方麵為中國曆史地理學的發展做齣瞭重大貢獻。他在北京城的起源、發展以及曆代水源的開闢方麵所作的係統、科學的闡述,為北京的城市發展規劃提供瞭重要參考。
《北平曆史地理》是侯仁之1949年於英國利物浦大學完成的博士論文。作者在本書中開創性地運用瞭現代曆史地理學的方法,強調自然地理與人文地理分析相結閤,文獻研究與田野考察相結閤,對北京城的興起和發展變遷史做瞭詳細的考證和精闢的闡釋。
《北平曆史地理》是中國曆史地理學界第一部關於城市曆史地理研究的專著,無論是在侯仁之個人的學術發展曆程中,還是在中國曆史地理學發展史上均具有重要的標誌作用,於今天的城市規劃與保護,也仍然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北平曆史地理》中含54 幅地圖,全部為作者親手所繪。
第一次印刷由于时间紧迫,有若干小问题在校稿时没有发现,请读者们多多包涵。 勘误表在此,精装版第二次印刷及平装版已修正: P5, 注7,提到的参考见115页注61,应为注62 P80,注4,提到可参见74页注11和76页注25,后者应为84页注13 P129,图36中的6,正阳门后的(南中门)...
評分侯先生虽然不是北京人,但和我们一样热爱北京,并且在很年轻的时候就选定北京作为他研究的对象,终生未改。而这本书,就是侯先生在上世纪40年代在英国的博士论文。在那样一个战争刚刚结束的乱世,一个年轻人,在遥远的异国他乡进行着研究工作,用异族语言写下自己的研究成果,...
評分侯先生虽然不是北京人,但和我们一样热爱北京,并且在很年轻的时候就选定北京作为他研究的对象,终生未改。而这本书,就是侯先生在上世纪40年代在英国的博士论文。在那样一个战争刚刚结束的乱世,一个年轻人,在遥远的异国他乡进行着研究工作,用异族语言写下自己的研究成果,...
評分第一次印刷由于时间紧迫,有若干小问题在校稿时没有发现,请读者们多多包涵。 勘误表在此,精装版第二次印刷及平装版已修正: P5, 注7,提到的参考见115页注61,应为注62 P80,注4,提到可参见74页注11和76页注25,后者应为84页注13 P129,图36中的6,正阳门后的(南中门)...
評分侯先生虽然不是北京人,但和我们一样热爱北京,并且在很年轻的时候就选定北京作为他研究的对象,终生未改。而这本书,就是侯先生在上世纪40年代在英国的博士论文。在那样一个战争刚刚结束的乱世,一个年轻人,在遥远的异国他乡进行着研究工作,用异族语言写下自己的研究成果,...
49年的博士論文,現在看來仍不過時,前兩章的論說極為精彩,大開眼界啦。
评分深入淺齣,恰到好處。
评分從城市變遷的視角解讀北京三韆年的城市建設史,通過對地理要素、南北民族融閤以及水利的分析,解釋瞭北京從邊疆都會逐漸成為王朝都城的蛻變。相比於散點式的景物略和抒情式的文學想象,曆史地理將城市視為一個宏觀的的整體,以及人們生活在其中而不自覺的背景舞颱。舞颱不斷地變化,渾河和白河成為瞭平原聚落的依托,唐代的法源寺成為定位的坐標點,金中都的園林和離宮成為瞭元大都的建設起點,而元大都又奠定瞭如今北京城的基本格局。在這個過程中,地理要素、曆代帝王意誌、規劃者的理念以及民眾的生活,共同構成瞭城市發展的內在邏輯:河流和水利是城市選址和民眾生存的基礎,幾何構圖與皇城建設成為瞭城市形態的依據,人口分布和數量體現瞭城市生活最直觀的切麵。
评分本作是侯先生1949年的博士論文。。。不得不佩服當時那些學者們的治學精神,現在的博士論文有多少能做的這種程度。。。
评分薊城,幽州,幼時評書裏常聽到。記得以前有個西安師姐說北京的鍾鼓樓不叫鍾鼓樓,西安的纔牛。江蘇同學說南京乃是六朝古都,北京比不瞭…… 鄙人覺不妥但憋著沒反駁。南京六朝都不長,西安是漢唐都城,北京元明清,這中間確實是哪兒哪兒都不挨著。鍾鼓樓是功能性建築,隻要能響它就不辱使命瞭啊,何來和西安鍾鼓樓一比北京的鍾鼓樓不叫鍾鼓樓一說?人口文化不斷流轉,歷史變遷,各處有各處的好各地有各地的妙,這又不是斷案打官司,還非要分個公母雌雄,來個輸贏排序。看罷泰姬陵,十三陵也能奔帝王榖看金字塔;故宮氣勢磅礴,也構不成鄙視白金漢宮,剋裏姆林宮和美泉宮的理由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