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上靖 (1907~1991)
生於日本北海道旭川。1932年進入京都帝國大學文學部哲學科就讀,主修美學。1936年以《流轉》參加每日新聞社〈每日周刊〉徵文獲奬,因此機緣進入每日新聞大阪本社工作,負責宗教與藝術方麵報導。1950年以〈鬥牛〉獲芥川奬,翌年自每日新聞社退職,專事寫作,完成許多質量皆可觀的連載小說。
1958年以《天平之甍》獲藝術選奬文部大臣奬,次年以《冰壁》獲日本藝術院賞;1960年以《敦煌》、〈樓蘭〉獲每日藝術大奬。之後亦是獲奬無數,包括讀賣文學奬(《風濤》)、兩度日本文學大奬(《俄羅斯國醉夢譚》、《韆利休 本覺坊遺文》)、兩度野間文藝賞(《澱君日記》、《孔子》)。1976年獲頒文化勛章,1981年任日本筆會會長。
井上靖一生著述不斷,膾炙人口的作品還有《冰壁》、《風林火山》以及自傳性極強的三部麯《雪蟲》、《夏草鼕濤》、《北之海》等。作品也大量被改編為電影、電視劇和舞颱劇,如1988年《敦煌》改編為同名電影(佐藤純彌導演), 1989年由《韆利休 本覺坊遺文》改編的電影〈本覺坊遺文〉(熊井啓導演)獲威尼斯影展銀獅奬(當年金獅奬得主為侯孝賢〈悲情城市〉),2009年《狼災記》由田壯壯改編為同名電影,以及2012年《我的母親手記》改編為同名電影(原田真人導演),堪稱昭和的大文豪、國民作傢。
我們隻有走到父母的年紀
纔能懂得他們的為難和愛
一旦父親不在瞭,我突然發現死亡和自己之間一下沒瞭阻隔,可以看得一清二楚,不管願不願意,對死亡之海的一部分再不能視而不見,也明白接下來就輪到自己上場瞭。
不過我的情況是,母親依舊健在,死亡之海的半邊還讓她給遮著。隻有到母親也過世瞭,我和死亡之間竪立的屏風纔會完全移除。到那時候,死亡肯定將以迥異於現在的麵貌,逼近我的眼前。——井上靖《我的母親手記》花之下 篇
《我的母親手記》是日本文豪井上靖的私密日記,也是熱門電影《我的母親手記》的原著。全書記錄井上靖幼年因戰亂與父母疏離成長,在父親去世後,與手足一起接手照料年邁的母親,無奈母親的老年癡呆癥日漸嚴重,一步步失憶。井上靖以長達十年的時間,記錄瞭患有阿茲海默癥的母親八十到九十歲的 生活,冷靜、細膩地觀察和敘說,試圖為母親留住漸漸模糊的記憶,在一步步的記錄和陪伴中,他也重拾瞭對母親的愛。同時,讀者可以清晰讀齣他對於“活著”的解讀和生命的關照。
本書被譽為“傢族愛”的最高傑作,喚醒人們對親情的重新關照,喚醒人們關注日漸衰老的父母和他們的情感,以真正深入的愛與理性看待衰老、失憶、死亡與親情的聯係。它超越瞭普通的親情記錄,具有普遍意義的人性的愛與悲憫。
★內附井上靖年譜 井上靖全傢珍貴照片
根據本書改編的同名電影
導演:原田真人
主演:役所廣司、樹木希林、宮崎葵
於2011年加拿大濛特婁影展榮獲“評審團特彆大奬“,之後也陸續參加釜山、芝加哥、夏威夷、印度等國際性影展,同時入選為2012年颱北電影節的觀摩影片。
獲2013年第36屆日本電影金像奬優秀作品奬。
第36屆日本電影學院奬 最佳影片(提名)
第6屆亞洲電影大奬 我最喜愛的男女主角 我最喜愛的男主角(提名) 役所廣司
颱版《我的母親手記》 吳念真、駱以軍、簡媜、傅月庵感動推薦。
如果说,至亲临走前不能见到最后一面是人生的一大遗憾的话。那么,我两年内两次遗憾,抱憾终生也不过如此吧。 从电影《我的母亲》过来,到原著井上靖的《我的母亲手记》,我想寻找一个答案,临终前的人状态是什么样的。 井上靖以半小说半自传的方式记录了母亲从八十岁开始,到...
評分看过很多生离死别的书,但大多都是因为天灾人祸生生离别;或者是患癌症而苦苦别世。井上靖的《我的母亲手记》谈到的母亲是在书中接触的第一个自然老去的人。 以前看过一部电影叫《返老还童》,觉得导演的思维真够强大,生命与时间和肉体成长逆形而上的视角很独特。而通过《我...
評分我们只有走到父母的年纪 才能懂得他们的为难和爱 阳光灿烂的日子,重新翻开井上靖《我的母亲手记》。这是一部关于母亲,关于衰亡的书,作者的写法感性纤细,但读来难免悲伤,掩卷低回之时,不禁想到了很多人和事。 《我的母亲手记》全书记录井上靖幼年因战乱与父母疏离成长,...
評分读了日本著名作家井上靖的《我的母亲手记》(改编成同名电影),昨晚想写篇博客的;母亲恰好因不适送医院急诊,折腾到半夜。虽然博客没有按时写成,但是我对这本书的感受又深了一层,多了许多想说的话。 顾名思义,是写母亲的。篇幅很短,却分三次写成,第一部《花之下》写在...
評分原著比電影更理性,更冷靜。
评分人老待亡之年,能不被一生的迴憶之債牽纏,是幸福的,無掛礙故,無有恐怖。作者說,父母是當在死亡之海麵前的兩道屏風。那麼,我們要學的,就是直麵屏風後的風景,而不是閉眼不見。
评分文筆真是夠棒的
评分三個長篇不到兩百頁的內容從父親的死後開始記錄母親一步步走嚮死亡的過程,疏離剋製。井上靖寡淡的文字下是日本人對待衰老,死亡的淡漠。
评分比電影更清淡也更真實,沒有激烈的衝突環節;麵對老人的失憶和衰朽,傢人們錶現齣無奈和寬容,甚至不乏善意的調侃;三個篇章記錄母親三段時間的狀況,記憶日益消褪,人生倒計時,如本傑明·巴頓般退迴到少女、嬰兒時代;子欲養而親不在,願父母安康舒泰,2014年收尾。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