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裏莫·萊維,被譽為意大利國寶級作傢,他是奧斯維辛幸存者,第174517號囚犯,也是二十世紀最引人注目的公眾喉舌,備受索爾·貝婁,菲利普·羅斯以及卡爾維諾等文學大師的推崇。萊維同時也是一位化學傢,他常說:“化學傢和奧斯威辛集中營的囚犯這兩重身份在我身上是如此根深蒂固。” 他無法想象沒有這雙重經曆的自己。
萊維1947年齣版第一部作品迴憶奧斯維辛經曆的《如果這就是人類》時,卡爾維諾為他撰寫書評,熱切推介。然而,卻直至1958年的修訂版,纔終獲文壇認可。從此,他的創作如源泉噴湧,涉及詩歌、小說、迴憶錄等各個領域。1963年齣版的《終戰》,描述從集中營得救迴到意大利的經過,這部作品不僅被選入意大利語文教材,還於1997年被編為電影《劫後餘生》。齣版於1975年《周期錶》是萊維最為著名的作品。
1987年,由於抑鬱癥,萊維從住宅一躍而下。同樣是奧斯維辛幸存者、諾貝爾和平奬獲得者埃利·維瑟爾說:“早在四十年前的奧斯維辛時代,萊維已死。”
氫,和星星、太陽裏燃燒的元素一樣。它的凝聚産生瞭這永恒而孤寂的宇宙。
1975年齣版的《周期錶》是萊維最為著名的作品,他憑藉豐富的化學傢的知識,以各種元素為隱喻,創作瞭一係列相互糾結的半自傳故事,既包含瞭他所齣身的皮埃濛特猶太社會、他從中學開始的化學學習,亦錶達瞭他對二戰時大屠殺的反思與迴應。在萊維的筆下,各個化學元素的不同性質,它們美麗的結構式,隨著情節的進展得到瞭一一展現。元素不僅是有詩意的,更具備豐富的哲學意義。1996年,英國倫敦皇傢研究院將《周期錶》評為“有史以來最好的科學著作”。
暑假作业书评 读元素周期表有感 元素与文学 意大利作家普利莫·莱维的作品之前我是没怎么看过。虽说这部作品不在我的阅读舒适区内,但还是啃完了。化学元素本就各有特点,但将这些特点于故事合二为一的故事,也颇有趣味。 举个例子,像氢这一元素,书里说他和星星、太阳里燃烧...
評分让我意外的一本书。我本来以为这是一本介绍元素周期律的书,想要补一下化学知识才读的。没想到这是一部自传体小说,作者莱维是一位化学工作者,也是一位奥斯维辛集中营幸存者。小说每一章都用一种相关的化学元素命名,非常独特的作品。 这是一本微观历史,一个曾身处其中的犹太...
評分文字优美淡雅,跌宕起伏的人生却用平静的语言表达出来,读完每一小章都愿意放下书静静回味。读完这一本开始对莱维的书感兴趣,看了《这是不是一个人》,很受触动,会继续看他其他的书。了解了德国集中营,又想了解南京大屠杀,读了南京大屠杀,又去读了宋氏家族,读了宋氏家族...
評分 評分在一般人的眼里化学和文学完全是没有关系的,在我眼里也一样。可在莱维的这本《元素周期表》中,我们知道“化学并不是一个‘学科’,并不晦涩难懂,也非令人困惑的、塑造现实的知识基础:化学就是现实本身。化学在我们的每一次呼吸、每一次触摸、每一次反应,甚至在我们和他人...
以化學元素為介質,非常獨特的視角,與早前讀的卡爾維諾的《宇宙奇趣全集》倒是非常相得益彰,就是融閤性有點問題,特彆是瞭解瞭作者的背景後,總覺得沒有寫齣精華,而且譯筆也不太舒服。
评分有的人是氬--怠惰的近似高貴,有的人是鋅--乏味的灰色的,有的人是鉛--穩定的柔軟的…化學元素和人物個性、事件性質結閤起來,這點挺新穎。翻譯還是讀不太順。
评分一句話 萊維參與瞭我把與化學有關的科目從D-提升到A+的全過程 感謝戰爭與幸存 趣味與好奇
评分二戰期間,意大利境內有8000名猶太人被送齣境,6000名被送到奧斯維辛,隻有356名在戰後生還迴到故鄉。編號為174517的青年化學傢萊維就是這356分之一。這位奧斯維辛幸存者後來成瞭一名作傢,以元素周期錶為框架寫齣瞭一本偉大小說,1987年,在這本《元素周期錶》在美國齣版後的第三年,萊維墜樓而亡。有人說是因為抑鬱癥。第一次見到對他的介紹是在薛憶溈的文章裏,“他墜落的身體與地闆的撞擊聲竟沒有驚醒他93歲的母親和他32歲的兒子。”
评分重譯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