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里莫·莱维,被誉为意大利国宝级作家,他是奥斯维辛幸存者,第174517号囚犯,也是二十世纪最引人注目的公众喉舌,备受索尔·贝娄,菲利普·罗斯以及卡尔维诺等文学大师的推崇。莱维同时也是一位化学家,他常说:“化学家和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囚犯这两重身份在我身上是如此根深蒂固。” 他无法想象没有这双重经历的自己。
莱维1947年出版第一部作品回忆奥斯维辛经历的《如果这就是人类》时,卡尔维诺为他撰写书评,热切推介。然而,却直至1958年的修订版,才终获文坛认可。从此,他的创作如源泉喷涌,涉及诗歌、小说、回忆录等各个领域。1963年出版的《终战》,描述从集中营得救回到意大利的经过,这部作品不仅被选入意大利语文教材,还于1997年被编为电影《劫后余生》。出版于1975年《周期表》是莱维最为著名的作品。
1987年,由于抑郁症,莱维从住宅一跃而下。同样是奥斯维辛幸存者、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埃利·维瑟尔说:“早在四十年前的奥斯维辛时代,莱维已死。”
氢,和星星、太阳里燃烧的元素一样。它的凝聚产生了这永恒而孤寂的宇宙。
1975年出版的《周期表》是莱维最为著名的作品,他凭借丰富的化学家的知识,以各种元素为隐喻,创作了一系列相互纠结的半自传故事,既包含了他所出身的皮埃蒙特犹太社会、他从中学开始的化学学习,亦表达了他对二战时大屠杀的反思与回应。在莱维的笔下,各个化学元素的不同性质,它们美丽的结构式,随着情节的进展得到了一一展现。元素不仅是有诗意的,更具备丰富的哲学意义。1996年,英国伦敦皇家研究院将《周期表》评为“有史以来最好的科学著作”。
“小说已死”的悲歌已唱了不少时候,大抵是那样的说法——十九世纪的时候小说就已经被写完了,剩下的只是模仿。 这样的观点未免悲观,也不切合实际,至少有《元素周期表》这样的作品存在,小说就完全没有死。 作为小说来说,《元素周期表》是个很特别的存在,普里莫•莱维有...
评分文字优美淡雅,跌宕起伏的人生却用平静的语言表达出来,读完每一小章都愿意放下书静静回味。读完这一本开始对莱维的书感兴趣,看了《这是不是一个人》,很受触动,会继续看他其他的书。了解了德国集中营,又想了解南京大屠杀,读了南京大屠杀,又去读了宋氏家族,读了宋氏家族...
评分一个人与化学的关系,从未如此亲密,当翻开《元素周期表》这本书时,才发现原来一个人的性格和生活都可以概括成一个化学元素,如此简单却又如此玄妙。 《元素周期表》的作者是普里莫•莱维风格,意大利化学家,也被誉为意大利国宝级作家。他是奥斯维辛幸存者,根据他自己在...
评分“小说已死”的悲歌已唱了不少时候,大抵是那样的说法——十九世纪的时候小说就已经被写完了,剩下的只是模仿。 这样的观点未免悲观,也不切合实际,至少有《元素周期表》这样的作品存在,小说就完全没有死。 作为小说来说,《元素周期表》是个很特别的存在,普里莫•莱维有...
以化学元素为介质,非常独特的视角,与早前读的卡尔维诺的《宇宙奇趣全集》倒是非常相得益彰,就是融合性有点问题,特别是了解了作者的背景后,总觉得没有写出精华,而且译笔也不太舒服。
评分有的人是氩--怠惰的近似高贵,有的人是锌--乏味的灰色的,有的人是铅--稳定的柔软的…化学元素和人物个性、事件性质结合起来,这点挺新颖。翻译还是读不太顺。
评分翻译真是难忍。。。什么时候有新翻的啊啊啊
评分这书的翻译是要扣分的。
评分二战期间,意大利境内有8000名犹太人被送出境,6000名被送到奥斯维辛,只有356名在战后生还回到故乡。编号为174517的青年化学家莱维就是这356分之一。这位奥斯维辛幸存者后来成了一名作家,以元素周期表为框架写出了一本伟大小说,1987年,在这本《元素周期表》在美国出版后的第三年,莱维坠楼而亡。有人说是因为抑郁症。第一次见到对他的介绍是在薛忆沩的文章里,“他坠落的身体与地板的撞击声竟没有惊醒他93岁的母亲和他32岁的儿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