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卡列尼娜

安娜·卡列尼娜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

俄国作家、思想家、哲学家,19世纪中期俄罗斯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现实主义的顶峰作家之一,他被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也创作了大量的童话和优秀的短篇小说。他的主要作品描深刻地展现了俄罗斯剧烈的社会变动以及人民的顽强抗争。他的文学传统不仅被许多优秀的俄罗斯作家继承和发展,在世界文学中也有其巨大影响。他在文学创作和社会活动中提出了“托尔斯泰主义”,对很多政治运动有着深刻影响。

草婴

《辞海》编委兼外国文学学科主编,中国译协副会长,现为中国译协名誉理事, 2006年被俄罗斯作家协会吸收为名誉会员。

1987年获苏联文学最高奖——高尔基文学奖,2006年获高尔基文学奖章,被俄罗斯作家协会吸收为名誉会员,2010年获“中国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2011年获“上海文艺家终身荣誉奖”。

出版者:译林出版社
作者:[俄] 列夫·托尔斯泰
出品人:
页数:764
译者:草婴
出版时间:2014-4
价格:49.00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44740883
丛书系列:经典译林
图书标签:
  • 列夫·托尔斯泰 
  • 俄国文学 
  • 经典文学 
  • 托尔斯泰 
  • 俄罗斯 
  • 外国文学 
  • 名著 
  • 小说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世界顶尖作家的代表作品与中国顶尖翻译家的最佳译作的“珠联璧合”。

女主人公安娜•卡列尼娜则成为世界文学史上最优美丰满的女性形象之一。

一部社会百科全书式的作品。小说艺术上最突出的特点是首次成功地采用了两条平行线索互相对照、相辅相成的"拱门式"结构,并在心理描写上细致入微、精妙绝伦。小说中那大段的人物内心独白,无疑都是现实主义描写的典范。

100多年来各国作家按自己的理解把安娜搬上舞台、银幕、荧光屏。安娜形象一直激动着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读者,这正说明安娜形象的艺术生命力是不朽的。

草婴先生花费了20多年的时间翻译完成12卷《托尔斯泰小说全集》,因为每部作品都要看好多遍。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安娜·卡列宁娜》的第一句大家早已耳熟能详,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可是,这句话背后至少有两个问题:幸福如何而来?不幸又是如何而来?当我读完托尔斯泰写就的这部巨著时,我心里有了答案。 1. 列文和安娜两条主线 《安娜》一书有两条主线:安娜...  

评分

这本书今年听了两遍,一直想写点笔记,拖到年末只能匆匆把些零碎想法概括几笔。托尔斯泰对万事万物观察之细体贴之深就不说了,这小说之所以能连听两遍享受主要在这里。 1.安娜与列文是非常相像的两个人,最大的不同是性别而已。这一点在听第二遍的时候感觉尤其深刻。他们情感的...  

评分

《安娜·卡列宁娜》的第一句大家早已耳熟能详,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可是,这句话背后至少有两个问题:幸福如何而来?不幸又是如何而来?当我读完托尔斯泰写就的这部巨著时,我心里有了答案。 1. 列文和安娜两条主线 《安娜》一书有两条主线:安娜...  

评分

借着最近上映的这部电影,本想写几句简短的影评,可是赫然发现,短不了。 《安娜·卡列尼娜》,相信很多读过它的人都和我一样,与它的第一次亲密接触还是在遥远的中学时代!而那时,不谙世事几许的我们又能真正读懂托老字里行间的多少呢?想来,当时那份对大部头的敬畏...

用户评价

评分

托尔斯泰真的知道每个人心里都在想什么,他好像就像天那么大,可以装下整个人类。

评分

我怜悯书中的每一个人,唯独安娜。这个自私的女人,只考虑自己的感受,令人作呕。 尽管如此,她最后要报复伏尔斯基而去自杀时,我似乎已经是她,那些文字仿佛就是我的心声,我也血红着眼睛,愤怒地要让这个男人后悔、痛不欲生,以至于火车好像是撞上我的脊椎,烛火为我而灭。

评分

书名也可以叫作《康斯坦丁·德米特里奇·列文》嘛,列文在书里的分量不比安娜少。从头至尾一点都没有喜欢过安娜和伏伦斯基,安娜的爱太自私。喜欢列文,在他身上可以看到自己纠结的心情。

评分

"We are not to take Anna Karenina as a work of art; we are to take it as a piece of life." (Matthew Arnold) 我非常、非常能体会安娜在与伏伦斯基结合后期那种被整个社会孤立的无助感和由此引发的猜忌和神经质。我认为人类社会里男女交往之间可能会有的各种心理和情绪都已经在这部书里被写尽了,而安娜最后的复仇之死更是惊心动魄。世人只看到她的“堕落”或“癫狂”,但我看到的只有真挚和孤独,燃尽的蜡烛亦是俄狄浦斯那声“一切皆善”的回响。将主线简单看作“第三者”故事的根本没读懂这部书,大概只有当你经历过一段曾经逼疯你的关系,你才有可能真正理解安娜。而很“幸运”的,我从疯癫中幸存了下来,我读完了它。

评分

断断续续看了半个月..列文线写得太好,几乎喧宾夺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