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加莎·克里斯蒂被誉为举世公认的侦探推理小说女王。她的著作英文版销售量逾10亿册,而且还被译成百余种文字,销售量亦逾10亿册。她一生创作了80部侦探小说和短篇故事集,19部剧本,以及6部以玛丽·维斯特麦考特的笔名出版的小说。著作数量之丰仅次于莎士比亚。
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第一部小说《斯泰尔斯庄园奇案》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战时她担任志愿救护队员。在这部小说中她塑造了一个可爱的小个子比利时侦探赫尔克里·波格,成为继福尔摩斯之后侦探小说中最受读者欢迎的侦探形象。1926年,阿加莎·克里斯蒂写出了自己的成名作《罗杰疑案》(又译作《罗杰·艾克罗伊德谋杀案》)。1952年她最著名的剧本《捕鼠器》被搬上舞台,此后连续上演,时间之长久,创下了世界戏剧史上空前的纪录。
1971年,阿加莎·克里斯蒂得英国女王册封的女爵士封号。1975年,英格丽·褒曼凭借根据阿加莎同名小说《东方快车谋杀案》改编的影片获得了第三座奥斯卡奖杯。阿加莎数以亿计的仰慕者中不乏显赫的人物,其中包括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和法国总统戴高乐。
1976年,她以85岁高龄永别了热爱她的人们。
午夜过后,一场大雪迫使东方快车停了下来。这辆豪华列车整年都处于满员状态。但那天早上却发现少了一名乘客。一个美国人死在了他的包厢里,他被刺了十二刀,可他包厢的门却是反锁着的。
随着紧张气氛逐渐增强,侦探赫尔克里·波洛想出了两个侦破此案的方法……
今日搭乘火车回家,带上此书消磨时间。候车一小时,火车上一小时。列车靠站时,读到了217页。 我猜我没有看推理小说的天分。我不擅长记下种种细节,暗语,也无热情和兴趣从中推理,甚至常常,连人物的名字都会混淆。或许是习惯了柯南的简短和相对的“明了”,这样的进展于我来...
评分桑心不是为着一本,是为这一套。 我辛辛苦苦集到波罗合集的那本,没动静了。 选错版本收集了,比爱错人还难过。 现在一抬头看第一个书柜心里超堵。 你错字那叫一个多,翻译那叫一个蹩脚,总体讲很有抱着书柜撞头的冲动。 这套烂书深深地伤害了我!! 更怪自己一时冲动收了这套...
评分“柯南道尔之后最伟大的侦探小说家,是侦探文学黄金时代的开创者和集大成者,无可争议的侦探小说女王,侦探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每一个开始走进推理小说世界的读者,都能多多少少看到这些与阿加莎克里斯蒂有关的赞誉之词。这也难怪,一个世纪以来,作为世界推理小说...
评分我读过的侦探小说中,我最喜欢的是阿加莎的。而其中又以《尼罗河上的惨案》和《东方快车谋杀案》为最爱。只所以喜欢阿加莎的作品,是因为它可以带给我读其它侦探小说而无法得到的愉悦。其它的侦探小说大都有一个套路,一件惨案发生了,侦探到现场做一些无人能懂的勘查,接...
评分东方快车不是我最喜欢的阿婆作品之一,但是平心而论此作实乃上乘,阿婆一贯的人性与正义在此作中体现的淋漓尽致。众人手中的正义之剑更是在波罗最后的伟大抉择中绽放出绚烂的光辉,波罗无疑与他们一样站在了善与罚的一面。 说句题外话,我十分鄙视无耻邻国日本的推理小说,其变...
只能说是杀人设计的非常巧妙的推理小说 不愧是阿婆 从无人生还到东方快车 都堪称经典 但是想想12个人排着队走进被害人的卧铺房间 黑灯瞎火的一人捅上一刀 简直阴森恐怖到了极点 最后的结局有点悔三观
评分节奏,为什么英国小说的节奏是那样的慢??是历史的古老还是人本身的老??
评分先前看的推理小说一般是东野圭吾的,日系风和欧系风相比- -可能名字更好记那么一点。。。柯南里面也有几话是在一辆列车上的谋杀,而且人们各自都有关联。推理的结果真是想不到。。。结局感觉又有点不符合现代社会观- -。挺压抑的。每个人都心安理得的刺上一刀,都觉得自己是正义的,但是法律又不能结果他。细思极恐。。。
评分在火车上看效果更佳哟~
评分被害人身中十二刀,暗示了“陪审团”的十二人。大规模凶手集团啊,亏阿婆想的出,也敢写的出~~这本里面,能看出波洛的某些性格,比如,比起形式正义,他更重视实体正义,这样一贯的性格,所以才会延续到最后一部《帷幕》中的结案方式~~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