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格丽特·杜拉斯(1914―1996),法国小说家、剧作家、电影导演,本名玛格丽特·多纳迪厄,出生于印度支那,十八岁后回法国定居。她以电影《广岛之恋》(1959年)和《印度之歌》(1975年)赢得国际声誉,以小说《情人》(1984年)获得当年龚古尔文学奖。
《广场》是一部“戏剧式”小说,后也成为玛格丽特·杜拉斯改编上演的第一部戏剧,至今仍在法国巡演。通过一个流动商贩和一个年轻女佣坐在街头广场椅子上的琐碎谈话,表现两人的日常生活,捕捉他们的细微情感,特别是人在社会中的孤独感。
我推荐这个书系翻译的广岛之恋。至于广场和仲夏夜 翻译实在是太怪了。要读很多遍。女孩子的想法可能符合现在很多20岁左右女生的想法。不甘却又无能为力。一直想寻找答案,大概也是我读完的支撑力。但无果。。。所以 我也依然迷茫中。。。。哎!
评分他们都是被生活驱使的人们,语无伦次,孤独寂寞是生活给他们打下的烙印。有人还抱有希望,有人则彻底绝望。他们就是我们自己的影子。改变生活,永远都那么艰难。“改变的意志如果不来自内部,就一定来自外部”,现实中的我们大多数是被外部的意志所改变着。
评分“时时刻刻,在痛苦中思考。” 很少有人这样写小说:整篇的对话,长篇的对话,却饱含哲理,写尽生活的绝望与希望。这样一种群体的生活状态,读来让人叫绝。是的,我们都在在痛苦中思考,时时刻刻,每一个人,幸福与不幸福的都是一样。 一整个下午,我在图书馆,一边读一边做...
评分21岁的女佣与手持行李箱的旅人在广场上相遇。 女佣目前在给一位82岁的老太太洗澡,老太太瘦骨嶙峋,给她洗澡的时候让人厌恶。她干的很累,活儿也越干越多,她在等待一份爱情,渴望改变。“我的职业,并不是一种真正的职业。那是某种状态,彻头彻尾的状态。您明白吧,比如说,是...
评分“哎呀,先生,我说的这个,想要做到这一点,您简直无法想象该是多么困难,由自己独自一人获得同大家一样的命运,是多么困难。我的意思主要是说,您要知道,克服这种厌倦情绪有多么困难,这种厌倦情绪来自你自身,而且仅仅为着你自己,一心企求获得大家都有的好处——克服这种...
倒是觉得这一部比《情人》更好。
评分眼前的苟且与诗和远方
评分一束聚光灯投向舞台,灯下是一对男女,他们开始谈话,谈话所制造的“场域”就是他们的“广场”。整本小说就是谈话录,一名女佣和一名流动商贩的搭讪,一个是年轻的“勇气”,一个是居无定所的“卑怯”,两个人小心翼翼探求彼此对幸福的见解,并认为这个世界没有谁不值得被爱。我希望他们搭讪成功。
评分眼前的苟且与诗和远方
评分生活有可能过得轻松,同时又拒绝它,小姐,这总有点异乎寻常。一种使人痛苦的力量?大概是希望罢。希望什么呢?什么也不希望,对希望的希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