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道司·赫青黎(Aldous Huxley,1894—1962),一位多产的英国作家,共写作了50多部小说、诗歌、哲学著作和游记,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是长篇小说《美丽新世界》。作为生物学家的儿子,他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先后毕业于伊顿公学和牛津大学。他对人类生活中的矛盾具有超人的预见力。尽管一次眼疾几乎让他视力全失,但在学习了盲文后,他逐步开始写作,先后创作了许多胎炙人口的小说,并在20年代成为一个明星人物,其中,1932年创作的《美丽新世界》让他名留青史。
公元26世纪,在一个“新世界”里,近乎所有人都住在城市,并说着同一种语言。这些人在出生之前,就被预设成为贵、低、贱几种种姓,于工业化的育婴房里成批生产。在乌托邦集权主义者的统治下,新社会“安定、本分、稳定”,偶有对现状产生怀疑或叛逆心态者,均被视为不安定因素放逐到边远地 区。
在那里,人人安居乐业、衣食无忧,但家庭,个性,甚至喜怒哀乐却消失殆尽……
著名学者作家刘瑜作序推荐
全新译本,更符合原文、文笔更流畅
本书封面使用2013年,英国《美丽新世界》插画大赛,优胜奖获得者Nathalie Moore的独家授权
奥威尔担心我们憎恨的东西会毁掉我们,而赫胥黎担心的是,我们将毁于我们热爱的东西。 ——尼尔·波兹曼 我的身边有很多这样的同学,整天打英雄联盟,饿了吃饭,困了睡觉。我们的课程中有很多这样不得不去学习的课程,思想品德、马克思主义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评分最初了解到《美丽新世界》,是在初中时读的《科幻世界》。后来读《娱乐至死》,波兹曼不止一次提到本书,促成了我对其阅读的机会。第一次阅读本书是在大学时代,距今也7、8年了。当时的震撼至今难忘,但也留下了诸多困惑和不解。在那时写下的书评最后,我曾写下一连串疑问: “...
评分“你想要的我都给你,得不到的你永远都不想要。” 在未来的完美世界里,这就是最终的生存哲学。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被缩短为零:要么实现理想,要么从根本上扼杀欲望。如果这一切都是可行的,终极幸福炙手可得。没有失望,没有妄想,人成为社会机器中能可靠预测的元素,祥和、完...
评分最初了解到《美丽新世界》,是在初中时读的《科幻世界》。后来读《娱乐至死》,波兹曼不止一次提到本书,促成了我对其阅读的机会。第一次阅读本书是在大学时代,距今也7、8年了。当时的震撼至今难忘,但也留下了诸多困惑和不解。在那时写下的书评最后,我曾写下一连串疑问: “...
评分看到对《1984》的评论,让我想起另一本书《美丽新世界》。对1984里描述的令人窒息的独裁场景我已不担心,因为从上个世纪末开始,我们这一代人已经开始翻过那沉重的一页,中国人正头也不回地掠过《1984》的阴影。这本书在二十年前对国人会有振聋发聩的作用,但在半个多世纪后的...
百年前的作品,却似乎像是精准的预言一般,反应这个时代的脉络。那些隐喻俯首皆是。流水线,基因工程,洗脑,滥交,无思考力,稳定压倒一切。①想写个把所有隐喻对应的文章②想写篇其他阶级的同人③论述下这个世界的历史和发展从自由主义者的角度表达下好恶。
评分一些想法:1. 我觉得这是一个社会分工只有不同、没有优劣的美丽新世界;但在个人追求的实现方面,人生而是要求“不平等”的。2. 其实觉得野蛮人并没有在追求真正的自由和个性,他不是在要求苦难,而是在要求苦难之后的得到,不费劲的得到在他看来没有意义。但是他也并没能体验苦难/过程本身的意义,他虽然不是在泥水里打滚的猪,却也不是思索的苏格拉底。因此,如果说这个美丽新世界的悲剧显而易见,那么改良版美丽新世界(只需要让人们以为自己是经过努力才得到了想要的东西)则可以麻醉更多的人。
评分我竟不知道是被洗脑完全满足现状好,还是自我意识太强,一直能思考好。毕竟被幸福的处境也是科学家政客呕心沥血研发的。
评分翻译虽然看起来没有字面上的毛病,但是却浮于表面,仿佛从故事中抽离一般,看了有种没看不进去的感觉。
评分不用强制压迫或禁锢,我们都自愿永远凝视仰望了老大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