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平:1976年生,诗人、作家。四川江油人。著有人文地理随笔《都江堰——比长城更伟大的工程》《都江堰:两个世纪的影像记录》,大型访谈录《现在的我们——5?12大地震都江堰幸存者口述》,诗集《挽歌与颂辞》《琴歌》等。作品曾入围全国鲁迅文学奖,荣获四川省“五个一工程”奖、四川文学奖等。现居四川都江堰,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全省委员会委员。
本书为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晚年亲自指定的口述传记作者王国平,对南怀瑾去世前一百天生活的真实记录。一代宗师南怀瑾在生命最后关头的隐秘细节,在书中如画卷般逐次展现于世人眼前。南怀瑾对自己一生的回顾和总结,以及临终前对中国文化与历史的最后思考,尤其值得关心中国文化命运的人们深思和记取。
翻读《南怀瑾的最后100天》,似乎要沐浴更衣,方显对逝者的尊重。于我,一切被冠之以“大师”名义的,都有点望而生畏,害怕自己的浅薄将会暴露无遗。我偷偷翻开此书,带着一种试探的无知无畏精神。 我眼中的南师,是被打上各种标签的被各种描述后的认知,若不是2012年9月29日...
评分2012年9月29日,为中华文化的弘扬不遗余力的南怀瑾仙逝,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发唁电哀悼。在他圆寂前的半年时间里,曾多次对他的往生做出暗示。在他入定的第七天,四川文殊院方丈宗性法师因感应到南师有事发生,带了十二位法师不请自来。于入定十一天后去世。荼毗时飘出的烟全...
评分合拢书页,可巧窗外也是阴郁的天,细细的春雨点点滋润着浮土。这心情也是阴郁里带着一点点润泽的快慰,就像是看了翩翩少年笑傲江湖功成身退的传奇故事那样,感慨又赞叹。感慨这精彩的一生也不免会到尽头,又赞叹这世上真有这等奇人奇事。 用南师比江湖奇侠大概是有一点不妥,...
评分虽然很早就听过南怀瑾大师的声名,但是却从未读过相关的著作,只是偶尔在网上看到老师写过的某些文字,为自己的无知感到羞愧,感谢这本书,带我走进了不为人知的一代大师的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 南师有次对我说:“国平啊,我这一辈子,没有一张文凭,没有一个好的学位,可以...
我觉得给评价的都是敬仰南师的。因为事实上我觉得就这本书本身而言并不太好,并不是南师期望的留给后人的东西,虽然可能时间有限,但更多的内容我觉得并不太贴切,只能算是作者的所触所感吧。我直到08年才接触到南师的作品,而且主要是因为同乡的关系。看他的书后感觉收获颇丰,又觉得害怕自己能力不足,所以在看了《禅海蠡测》,《论语别裁》,《我说参同契》,《易经杂说》等等后停滞了。应该说我对于易学的入门(虽然期间有因为李敖的评论有过怀疑)以及佛学的更多认识都是源自于他。而在得知他在太湖大学堂后有意前往,但由于学校事宜以及随后的工作状态一直未能成行,不料这一耽搁成了终生遗憾。南师履历丰富,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自谓“生于忧患,死于忧患”,令人感叹。今后也会再反复学习,并且希望自己也能够随南师在教育方面有所贡献。
评分当初看评论不好就没下手,碰巧移动送免费阅读,搜了一圈都是弱智总裁文,乍遇此书眼前一亮,一晚上一气呵成畅快淋漓,没有评论说得那么不堪。纪实文学,多说些背景,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者文笔也不错,整本书看了不受罪。最后一颗星是作为脑残粉的附加分。
评分有几句如何站桩养生。作者太年轻和南环瑾接触也太少了,内容很少。
评分写的不够好。
评分最精彩的是南先生和袁焕仙大师的对话与故事记录,可惜留下的内容太少了。两星是打给作者而不是南老。南老先生的传记,可以不用这么急着出版,哪怕因为事发突然,口述的素材内容不够,能不能认真采访完身边的师兄弟,整理其他人的口述资料丰富内容后再出呢?光是做菜就用了不少篇幅,应该改名为我在太湖大学堂的100天。文字也很拘谨,虽然可以理解是出于对老先生的尊敬,但看完并没有当初老先生希望的幽默生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