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青,1953年生于上海,1970年至1978年辗转赣南与苏北农村插队落户,其间自习绘画。1978年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深造,1980年毕业留校,1982年定居纽约,自由职业画家。2000年回国,现居北京。早年作《西藏组画》,近十年作并置系列及书籍静物系列。业余写作,出版文集有:《纽约琐记》《多余的素材》《退步集》《退步集续编》《荒废集》《外国音乐在外国》《笑谈大先生》《归国十年》。
◎ 编辑推荐
1.陈丹青首部访谈集,了解艺术、文字之外的陈丹青。
2.特别收录王安忆、陈丹青五万字深度对谈。
本书是陈丹青近年来接受采访或与人对谈所整理出的文字,精心挑选后结而成集,书名“谈话的泥沼”似乎暗喻了交流的不可能,书中的部分篇章也刻意保留了这种媒体狂欢与个人表达之间的谈话困境,这种陷入“泥沼”的状况本身值得深思,另一方面,书中的大部分篇章则反映了在去除媒体预设立场之后,交流的可能与必要,比如陈丹青与王安忆的对谈,两人的思想和学识互相激发与阐释,读来很有收获,这是一本有内容的对话录,同时也是对对话本身的思考。
有人说;读书,就是与一位高尚的人谈话。 而这本书确实是一本纯粹的谈话访谈记录。但是,这个与您一起谈话的人,总是标榜自己一点也不高尚。 这个人就是;陈丹青。一个混在中国艺术界拥有美国籍的中国公民。一个近年来写作比作画要多的画家。 也许是他特殊的身...
评分陈丹青最近一举出了三本新书:《草草集》、《无知的游历》、《谈话的泥沼》。一本杂文集,一本游记,一本访谈稿。三本书样子好看,名字也都好听。“草草”“无知”,仍是一贯的陈丹青书名作风——如“退步集”“荒废集”——自嘲又牛逼,谦虚又神气;“谈话的泥沼”则是另路高...
评分由广西师范大学今年1月出版的《谈话的泥沼》一书,收录了文化学者陈丹青的各类访谈。其大部分文字曾见诸报纸杂志,时间跨度从2003年到2013年不等。陈丹青承认:“当它成为一本书之前,是电脑里的一大堆文件,我不知怎么办,最后才想出这个办法,把访谈归成一本算了。” ...
评分最后一部分陈丹青与王安忆谈小说与故事的区分,挺有意思的。
评分记者的访谈采访水平真是高下立判啊,有些提问简直不知所谓,难怪陈丹青说访谈是陷阱,在这样一次次的采访中,渐渐沉入话语的泥潭。相较之下,倒是很喜欢李宗陶的《艺术与野心》一文。与王安忆的对谈《当代中国电视剧漫谈》也很精彩,并不局限于电视剧,而是有关于艺术、生活、电影、小说种种思想的碰撞,如陈认为“生活是艺术的赝品”,而王则认为“艺术是乌托邦,完全不可实践”。
评分王尔德曾说"一个人要么成为一件艺术品 要么拥有一件艺术品"而陈丹青能够将自己的每次"谈话"变成艺术品,这是他值得我们去思考急学习的地方。
评分王尔德曾说"一个人要么成为一件艺术品 要么拥有一件艺术品"而陈丹青能够将自己的每次"谈话"变成艺术品,这是他值得我们去思考急学习的地方。
评分这书前面的访谈部分还行,有些篇幅的无趣是因为提问者SB或2B导致,占了全书三分之一的陈丹青、王安忆对谈,不由自主觉得其实是王的高端黑,啊哈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