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註 [5] 《SN 47.31》(S V 178) 並未列有漢譯對應經典,不過,《雜阿含379經》:「世尊告五比丘:『此苦聖諦本所未曾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此苦集、此苦滅、此苦滅道跡聖諦,本所未曾聞法。』」(CBETA, T02, no. 99, p. 103, c14-17)為將四聖諦列為「本所未聞...
評分[3] 此處意指《中阿含98經》:「云何觀心如心念處?比丘者,…有穢污,無穢污」(CBETA, T01, no. 26, p. 584, a5-8)。《增壹阿含12.1經》:「有愛念心,便自覺知有愛念心;無愛念心,便自覺知無愛念心。有受入心,便自覺知有受入心;無受入心,便自覺知無受入心。」(CBETA, T02...
評分[3] S V 144 位於 SN 47.4,對應經典為《雜阿含621經》「謂身身觀念住,精勤方便,不放逸行,正智正念,寂定於心,乃至知身。」(CBETA, T02, no. 99, p. 173, c17-19) S V 157 位於 SN 47.10,對應經典為《雜阿含615經》「若比丘於身身觀念住,於彼身身觀念住已,若身躭睡,心...
評分譯註 [1] 在《中阿含98經》的對應經文相當簡短:「云何為四?觀身如身念處,如是觀覺、心、法如法念處。」(CBETA, T01, no. 26, p. 582, b18-19)以及散落在本經各段的《中阿含 98經》卷24:「立念在身(受、心、法),有知有見,有明有達。」(CBETA, T01, no. 26, p. 582, b28-2...
評分譯註 [1] 在《中阿含98經》的對應經文相當簡短:「云何為四?觀身如身念處,如是觀覺、心、法如法念處。」(CBETA, T01, no. 26, p. 582, b18-19)以及散落在本經各段的《中阿含 98經》卷24:「立念在身(受、心、法),有知有見,有明有達。」(CBETA, T01, no. 26, p. 582, b28-2...
買書吧,再多買幾個書簽, 注解太多太詳細, 電子書翻頁要纍死 當然哽還是有的。所以譯者按是一定要注意的
评分對於我這種不懂外語 又沒有老師的南傳佛教學習者 這本書讓我理清瞭很多觀念 實踐價值很大
评分買書吧,再多買幾個書簽, 注解太多太詳細, 電子書翻頁要纍死 當然哽還是有的。所以譯者按是一定要注意的
评分目前看瞭也白看,暫停瞭,過後再印證。
评分學者寫作的方式和法師寫作的方式差彆非常大,這一點很有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