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化桥
现任慢牛投资公司董事长。2011~2012年间,他曾担任广州万穗小额贷款公司的董事长。2012年1月,他被中国小贷行业协会授予“小额信贷年度人物”。
他曾在全球知名的瑞士银行(UBS)工作了11年,期间,他曾担任UBS中国研究部主管和投资银行部中国区副总经理。1986~1989年间,他曾在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工作。2006~2008年间,他在一家香港上市的地产公司深圳控股(0604.HK)担任首席营运官。
在担任UBS中国研究部主管期间,他的团队曾连续5年(2001~2005年)被《机构投资者》杂志评为“最佳中国研究团队”,他本人也曾连续4年(2001~2004年)被《亚洲货币》(Asiamoney)评选为“最佳中国分析师”。
他于1991年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并曾在堪培拉大学讲授金融学。张化桥曾在《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和《国际先驱论坛报》等大型媒体发表多篇文章,着有两本中文畅销书:《一个证券分析师的醒悟》和《避开股市的地雷》。
美国部署退市,当大部分人以为金融海啸危机已过之际,却忽略了中国累积了二三十年的信贷泡沫!而全球新一浪的金融海啸,源头极有可能来自中国的「影子银行」!
你还以为影子银行与你何干? 真相是它们无处不在。
小额贷款、信托投资公司、民间借贷、典当,甚至银行里千奇百怪的理财产品都属于影子银行的组成部分。今天中国面对的流动性过剩、低利率、信贷扩张、通胀、房地产泡沫等问题,更与影子银行环环紧扣,无论你是寻常百姓还是做生意的、卖大白菜的抑或是股民,都逃不开这股愈演愈烈的漩涡。
被誉为“最佳中国分析师”“最具影响力的投资银行家”的张化桥,从人人艳羡的国际投资银行跳进小额贷款的行业,旋即被封为“小额信贷年度人物”。本书将揭示张化桥经历三年惊心动魄、在希望与绝望中游走的日子。他看到了金融业的内幕,体会到影子银行业的辛酸和黑暗,并在本书中分析了当下中国金融体系中最大的风险,预示下一波次贷风暴的起点。作者预言:“中国创造了地球上最大信贷泡沫,如未能及时将泡沫释放,将很可能成为新一轮环球金融海啸的源头。”
本书英文版在海外引发极大关注,甫一出版即登上亚马逊金融及银行类畅销书第一名,更获《经济学人》《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纽约时报》、彭博、英国广播公司等全球知名媒体争相采访报道。
5年前影子银行在中国还不成气候,它充其量是让被银行忽略的小型企业的一条获得信贷的途径。如今的影子银行却在迅速膨胀,并逐步演变为金融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信息不通畅,人们对影子银行仍然知之甚少。 张化桥的新书《中国影子银行内幕:下一个次贷危机》(China's...
评分这本书读起来相当顺畅, 没有啰嗦的语言, 复杂的金融概念, 而是一本以简洁干练的语言讲述张先生在小贷行业的所见所闻. 张先生引用标普对"影子银行"的定义是: 普通银行存贷业务以外的所有金融业务都是"影子银行", 另外中国小贷行业的发展相对缓慢, 张先生认为跟政府的扶持力度和...
评分这本书读起来相当顺畅, 没有啰嗦的语言, 复杂的金融概念, 而是一本以简洁干练的语言讲述张先生在小贷行业的所见所闻. 张先生引用标普对"影子银行"的定义是: 普通银行存贷业务以外的所有金融业务都是"影子银行", 另外中国小贷行业的发展相对缓慢, 张先生认为跟政府的扶持力度和...
评分张化桥,从投行跳到小额信贷行业,2012年小额信贷年度人物。《影子银行内幕》记录了他在小贷行业三年经历的各种努力、与监管的抗衡。有人评价这本书:也许叫《张先生小贷公司历险记》更切合实际。 张引用标普对影子银行的定义:银行传统的存款和贷款以外的任何金融产品都属于...
评分一直觉得小贷挺赚,读过此书觉得还是银行躺着就能挣钱最容易。 关键一是资金成本低,二是贷款风险小——因为成本低,所以只要不犯傻,根本就没必要冒风险 就算现在各种宝可能会推高一些银行的资金成本,但也比信托小贷好太多 可是。。。居然A股的银行都是破净的,是市场错了?...
2016-20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评分后记部分扎扎实实的写出了出这本书的初衷,作为金融科普读物还是不错滴
评分# 影子银行与 P2P 优质客户的首选一定是银行,所以 P2P 的标的大多是不符合银行放贷条件的企业。 以目前 12% - 15% 的投资回报来说,借款企业的资金成本大约在 15% - 18% 左右。 以投资 10000 元为例,一年的收益在 1200 - 1500 元,但是假如这比投资出了问题,会损失 10000 元。 自己担保或者第三方承保,但它们的注册资本并不可能使这个承诺可信。 目前 P2P 公司大量出现,为了竞争,肯定会有比较激进的违规做法。我们那边的煤矿工人经常说「井下作业不违规根本不可能。」 类似于当年团购网站大量出现,又迅速大量关停。P2P 也会经过一轮资源整合过程,最终剩下几家优质公司。
评分张化桥敢说这是远近闻名的,就这本书里面将小贷公司还有信托和银行这些金融机构的“小秘密”和盈利模式都有不同程度的披露,本人还是获益良多。但是这种做法对于行业来说可能并不是那么受欢迎,因为大家还是喜欢“闷声发大财”。其实张在之前的两本书里也是这种风格,一旦退出一个行业就开始披露这个行业的一些内幕。
评分20140115.投资圈的巴金。从投行转到小贷又退出的心路历程。勉强给4星。书名起的有点大,作为一个投行人士,虽然观察小贷的时间有点长,但真正在小贷做的时间其实也就一年,能有多少内幕,无非是说小贷于国于民有利,但国家社会却歧视小贷过度管制,做了之后发现没法做,还是上岸做投行去了。有一点没变,那就是在说实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