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杰明•格雷厄姆
被誉为 “现代证券分析之父”“华尔街教父”,价值投资理论奠基人,其在投资界的地位,相当于物理学界的爱因斯坦,生物学界的达尔文。
作为一代宗师,其投资哲学为“股神”巴菲特、“市盈率鼻祖”约翰•内夫、“指数基金教父”约翰•博格等一大批顶级投资大师所推崇,如今活跃在华尔街的数十位资产规模上亿的投资管理人都自称为他的信徒。
他不仅是沃伦•巴菲特就读哥伦比亚大学时的研究生导师,而且被巴菲特膜拜为 “精神导师”,巴菲特称自己投资理论的“85%来自格雷厄姆”。巴菲特甚至给自己的儿子取名霍华德•格雷厄姆•巴菲特,以纪念恩师。
戴维•多德
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副院长、教授,曾任美国金融协会副主席、美国经济学会会员、社会科学研究理事会成员。格雷厄姆的助手、追随者和忠贞不渝的伙伴。
《证券分析》被誉为投资者的圣经,自1934年出版以来,八十年畅销不衰。市场反复证明,《证券分析》是价值投资的经典之作。《证券分析》第6版是1940年版本的升级版。而《证券分析》1940年版本是作者格雷厄姆和多德最满意的版本,也是股神巴菲特最为钟爱的版本。第6版在保持原书原貌的同时,增加了10位华尔街金融大家的导读,既表明了这本书在华尔街投资大师心目中的重要地位,也为这部经典著作增添了时代气息。
《证券分析》的作者本杰明•格雷厄姆是价值投资理论的奠基人,被誉为“华尔街教父”。他既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任过教授,又在华尔街创造过辉煌的投资业绩;既经历过让投资者得意忘形的大牛市,又经历过让投资者沮丧绝望的大萧条。市场锤炼了格雷厄姆,也证明了价值投资的意义所在。
《证券分析》第6版是由著名经济学家巴曙松老师领衔专业翻译团队,历时一年半,精心打造的最专业、最权威的中文译本。正如巴曙松老师所言:“历史不会重演,然而总是押着韵脚。当前中国证券市场的转型,同样需要确立价值投资的理念。我决定组织力量翻译《证券分析》第6 版的初衷,也正在于此。”
续:我读《证券分析》第六版 (三) http://book.douban.com/review/3911901/ 一直有人说格雷厄姆的理论不适合中国,也许主要原因之一是其中举的例子与国内现状太不相符合。 比如在资产负债表分析部分中所谈到的那些市场价格连流动净资产、甚至现金净资产都不到的例子,...
评分如果说是教材,可能是因为这本书由很多的原则与定义组成。 然而这本书更像是一篇论文,是的真正的论文。从头到尾都有着科学的态度,将一门经济学科叙述得如此的书,太少,太少。不是其他的作者缺少政局投资的经验,或者是其他的作者缺乏对经济体的理解程度。而是其他作者很少有...
评分 评分敬,格雷厄姆! 关于这个版本,两个问题。 1, 一大堆废话完全可以忽略。光全书导言就1/3本书,每章节还要导。一本书非要弄成两本,除了增加分量和价格别无用处。 读格雷厄姆那部分就可以,所以我把格雷厄姆的部分撕下来,重新装订,其他的部分和昨天晚上吃剩下的西瓜皮、鱼...
评分敬,格雷厄姆! 关于这个版本,两个问题。 1, 一大堆废话完全可以忽略。光全书导言就1/3本书,每章节还要导。一本书非要弄成两本,除了增加分量和价格别无用处。 读格雷厄姆那部分就可以,所以我把格雷厄姆的部分撕下来,重新装订,其他的部分和昨天晚上吃剩下的西瓜皮、鱼...
本书作者格雷厄姆和多德的核心思想,就是价值投资,首先投资是有别于投机的,因此书中花大量篇幅讲了债券的投资(当时的观点债券是投资,普通股是投机),而对于普通股,着重讲了对财务报表的分析,价值投资不是单纯通过股票的价格涨跌、图表法分析来判断买卖,更重要的是选择好的公司,被市场低估的股票。
评分看过原版,看过这版中文版,翻译的非常非常非常差
评分看的原版,只有一个感觉,我们跨越了一百多年去读,依然适用。不过因为原版的关系,有机会想读2版,6版。
评分这本书的精华不是书中陈旧的案例或大篇幅的固定资产投资心得和规律(因为这很大程度上是萧条娃娃年代过度保守的产物)。书中精辟的是作者们独立思考后获得的一些原则性的结论(而非任何秘籍)。这些原则性的结论,由于他们是理性思考和对数据客观分析的产物,因此更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评分很大篇幅讲债券。优先股跟每股价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