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吧,记忆

说吧,记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上海译文出版社
作者:[美]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出品人:
页数:393
译者:王家湘
出版时间:2013-8
价格:52.00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32762491
丛书系列:纳博科夫文集(2013精装)
图书标签:
  • 纳博科夫
  •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 传记
  • 自传
  • 美国文学
  • 外国文学
  • 美国
  • 小说
  • 回忆
  • 情感
  • 人生
  • 成长
  • 治愈
  • 文学
  • 散文
  • 自省
  • 感悟
  • 温暖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一组相互间有系统联系的个人回忆文集,时间跨越三十七个年头(从1903年8月到1940年5月),是纳博科夫本人最重要和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它以一位鳞翅目昆虫学家透过高倍放大镜观察蝴蝶翅翼上美妙的花纹,并将之描绘下来的那种精确语言,给读者带来不一般的阅读感受。记忆和对往昔的回顾往往主宰着纳博科夫的小说,故而这本自传正是解读他的小说的绝好密码,因为回忆本身即是幻想和现实之间的某种隐蔽的桥梁。

作者简介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1899-1977)是二十世纪公认的杰出小说家和文体家。作为移民作家,他将欧洲贵族趣味与传统修养带进美国文化,又持有深刻而世故的批判与讽刺眼光,这使得他的作品具有特殊的文化品味。擅长反讽、怀旧与滑稽模仿技法;同时又注重语言的锤炼,他以广博学识和文学修养形成令英美本土作家赞叹的英文风格。

一八九九年四月二十三日,纳博科夫出生于圣彼得堡。布尔什维克革命期间,纳博科夫随全家于一九一九年流亡德国。他在剑桥三一学院攻读法国和俄罗斯文学后,开始了在柏林和巴黎十八年的文学生涯。一九四〇年,纳博科夫移居美国,在威尔斯理、斯坦福、康奈尔和哈佛大学执教,以小说家、诗人、批评家和翻译家身份享誉文坛,著有《庶出的标志》、《洛丽塔》、《普宁》和《微暗的火》等长篇小说。一九五五年九月十五日,纳博科夫最有名的作品《洛丽塔》由巴黎奥林匹亚出版社出版并引发争议。一九六一年,纳博科夫迁居瑞士蒙特勒;一九七七年七月二日在洛桑病逝。

目录信息

读后感

评分

想象,是不朽和不成熟的人的极顶快乐,应该受到限制。为了能够享受生活,我们不应过多地享受想象的快乐。 纳博科夫《说吧,记忆》P4 深夜,我翻开这本书。在我钟爱的作家跳跃的文字里,寻找一点被现实摩擦的灵气全无的熟悉的慰藉。过去的...  

评分

翻开这本书时,你可以轻易嗅到纳博科夫的味道。蝶影飞舞,眼镜、香烟盒、草、橡树,意象纷繁,像树影间抖落的阳光一样斑斑点点。有许多细节会提示你这是纳博科夫:蝴蝶标本、书籍、象棋、果汁。只有他会如此柔情款款的记叙这些事物。而随后,你又能够发觉一些另一些属于纳博科...  

评分

翻开这本书时,你可以轻易嗅到纳博科夫的味道。蝶影飞舞,眼镜、香烟盒、草、橡树,意象纷繁,像树影间抖落的阳光一样斑斑点点。有许多细节会提示你这是纳博科夫:蝴蝶标本、书籍、象棋、果汁。只有他会如此柔情款款的记叙这些事物。而随后,你又能够发觉一些另一些属于纳博科...  

评分

《说吧,记忆》似乎不能算是典型意义上的自传。纳博科夫的理想读者是拥有想象力、记性、一部字典和艺术感的,所以普通读者想要在一本自传里读到的生平大事记或创作谈这类内容他并不提供。在我看来,摒弃掉那些通常的叙述套路后,《说吧,记忆》反而更加立体丰富,比起诸多中规...  

评分

第二章纳博科夫很详细地讲到自己的联觉,于是想做一张 纳博科夫的通感字母表 e和i的颜色没有详细阐述,只说是黄色系的,所以选色有点草率,实际上从字里行间推测这些字母的颜色会随着说出他们的声调、语调而改变吧,我没有通感的功能-_- 原文: The long ‘a’ of the English ...  

用户评价

评分

完全认同某位老朋友的直感——这是纳博科夫作品里写得最好的一本! 对记忆的吐露清晰到了不可思议的程度,同时闪耀着水晶般的诗性,海浪般的历史感。

评分

18年阳历新年读完的第一本书是他,莫名有些欢欣。他让我更多地肯定自己,离自己的感受再近一点。随着肯定自我的努力,我终于可以欣赏这些以前可能读不进的文字了,为自己的阅读品味高兴。

评分

时间的缝隙

评分

定价太高了,这本书已经不是初次出版了,而且就算是译者初译(明明是再版),也有许多前译可以参考。装帧是比较精美,可是300多页定价52实在坑爹。还有让人觉得不太好的地方是,没有一个章节目录,虽然原作没有,但是没有目录翻起来很焦躁。自己写的回忆录必然会有美化过度的感觉吧,不过贵在是纳博科夫自己写的。实在太庆幸昨天手一抖买了这本书了,这次的论文全靠它了。

评分

读完这本差不多花了半个月。文字充满了精美的幻象,贵族气十足。倒不是珠光宝气的那种,而是自恋又骄傲的。其中童年上公立学校的一个段落和剑桥里与其他人对俄国看法的差异印象很深。讲弟弟那一章看的有些难过,想重读一下塞巴斯蒂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