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陈寅恪 学术史 陈怀宇 思想史 海外中国研究 历史 陈寅恪及其研究 民国
发表于2025-02-24
在西方发现陈寅恪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寅恪是近代中国学术史上的一段传奇。本书主要研究陈寅恪学术研究的世界学术背景,特别关注陈寅恪时代国际东方学与西学对其学术之养成、发展、变化的影响。作者运用不同语言的文献材料等多重证据来进行辨析,结合前人未加注意的一些西文文献,考察了陈寅恪在哈佛、德国的留学历程及其所处的欧美学术界,以及他和欧美学者兰曼、白璧德、吕德斯以及其他同辈学者交往的经历,提示了陈寅恪东方学与史学发展的国际学术背景,重点分析了陈寅恪在思想和学术上受到的欧美人文主义、东方主义、文献主义以及文化民族主义的影响。
陈怀宇,生于1974年,江西樟树人。先后求学于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现任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助理教授,并获选为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IAS)历史学部研究员、剑桥大学克莱尔堂(Clare Hall)斯伯丁研究员(Spalding Fellow)。主要研究兴趣为中国宗教史与思想史、丝绸之路文化史、近代思想与学术。已出版《中国中世寺院主义之复兴》、《动物与中古政治宗教秩序》、《近代传教士论中国宗教》、《景风梵声》等论著,并发表中、英文论文数十篇。
三星半吧。前半截梳理陈寅恪早年留学期间“作者认为可能和他有关系”的人的学术史,后半截就要更散一些,最后一章是关于陈寅恪自由思想本意的考察。作者应该是对自己的思想史知识储备很自信,于海外学术源流考证及学者个人经历上下了很大功夫,但绕太远了,很多东西考证上没有实锤,思想上又故弄玄虚;作者可能自觉见识与笔力已得其人精髓、不屑明谕于人,在读者一侧就只能视作“格调密集型”思想史了。倒是前面对20世纪初负笈哈佛之人的学术经历的考证给人印象深刻:陈先生在哈佛并不能算上流学生,看来没当上“波士顿人”也不耽误在思想史上大放异彩,我还有戏【泥垢
评分不必浪费时间
评分利用西文材料档案以及google map,一改传统陈学研究更重陈回国后的“学术今生”,囿于中文文献的传统模式和局限,而此书从寅恪“学术前世”入手,将其放置在西方学术史的大脉络中,探讨其治学偏好,学术转型的源流,有对陈早年留学生涯的还原重构和八卦考索,也有对其师承根柢和后天养成的学理穷究,极具国际视野和学术史眼光!
评分视角还是很受启发,至于后三章的必要性还是出离性不是很能领会作者的深意。
评分主要研究陈寅恪学术研究的世界学术背景,特别关注陈寅恪时代,国际东方学与西学对其学术之养成、发展、变化的影响。作者追访了陈寅恪留学欧美的历史踪迹,尽量重返历史现场,围绕陈寅恪留学时代的交流与师承,展开了颇为有趣的学术侦查。比如,在本书第一章勾勒出陈寅恪哈佛留学的生活与学术环境,通过梳理哈佛出版物的记录、重访陈寅恪在哈佛附近的迁徙路线,追寻了陈寅恪当年颇为动荡的生活,以及他在哈佛的诸多同窗好友,加深了我们对陈寅恪早年生活世界的了解,是对陈寅恪研究的极大推进。第二章,作者利用新材料,推进了陈寅恪早期与德国学术界联系的相关研究,说明陈寅恪从1921年秋入学柏林大学到1926年回国,一直作为德国东方学会成员参与学会活动,作者还对陈寅恪在柏林大学求学期间的学术交游进行了考察。
陈寅恪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与文化史上的地位,似乎不用多说。陈寅恪十八年留学期间,究竟是如何学习与研究的,受到了哪些影响,这一方面却仍然研究者甚少,即使有所提及,也是较为简单。陈怀宇此书,发掘了相当多来自西文的新资料,把陈寅恪放在欧美当时的东方学背景中,让我们可...
评分陈寅恪与赫尔德 本书以陈寅恪和赫尔德为重点,探讨20世纪上半叶中外思想与学术发展的一些线索,特别关注中国近代人文学兴起的世界学术背景。 寅恪先生在亚、欧、美多所学术机构受过十分严格的传统文化和现代学术训练,因而他的学术应放置在一个广阔的世界学术...
评分提到陈寅恪,多数人脑海里立刻浮现的是他非同寻常的家世、他的风骨、他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意志”、他的冷冷清高的劲儿、他的瘦削、他的“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之一”的名头、中山大学陈寅恪故居前的铜塑像。 第一次听说陈寅恪是中国历史—隋唐段的课上,“哦,治唐史的...
评分本书构思新颖,发人之未发,论述详尽,材料完备,是近年陈寅恪研究中观点独特、内容精湛的一本好书。作者显然想突破最近陈寅恪研究的瓶颈,从一个新的角度,深入探讨陈先生治学的西学成分,并在仔细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新颖的见解。这些见解,也许有些见仁见智的地方,但拙意...
评分追寻陈寅恪的本相 谭徐锋 2013-09-05 16:10:09 来源: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在线网站 陈寅恪无疑已经成为近代中国学术史的一段传奇。这一传奇,因着陈寅恪本人显赫的家世与杰出的学术成就,因着后...
在西方发现陈寅恪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