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尼·硃特(Tony Judt,1948—2010)
當代最著名的歐洲問題和歐洲思想研究專傢。1948年齣生於英國倫敦,畢業於劍橋大學國王學院和巴黎高等師範學校,後執教於劍橋、牛津、伯剋利和紐約大學。1995年創辦雷馬剋研究所,專事研究歐洲問題。經常為《紐約時報》、《泰晤士報文學副刊》、《新共和》等撰稿。著有《責任的重負:布魯姆、加繆、阿隆和法國的20世紀》、《戰後歐洲史》、《重估價值:反思被遺忘的20世紀》、《沉屙遍地》、《記憶小屋》、《思慮二十世紀》等作品。其中《戰後歐洲史》被認為是無法被超越的史學著作。2007年獲漢娜·阿倫特奬,2009年因他的“智慧、洞察力和非凡的勇氣”獲奧威爾終身成就奬。2010年8月因病去世。
譯者簡介:
何靜芝 譯作有《暗笑》《鯨魚之歌》《你走以後》等。
這是托尼·硃特逝世前寫的最後一本書,每一篇文字都是他對個人體驗的一次迴顧,也都最終引嚮瞭對曆史背景的整理和評述。
他寫到瞭童年時代的戰後倫敦,迴憶自己對倫敦一些公交綫路的迷戀,並進而展開瞭對公共禮儀和戰間期城市規劃的深思;他也寫到1968年的巴黎學生運動,談及歐洲人觀點不一的性彆政治,並最終斷定自己那一代人“是富有革命精神的一代,但是卻錯過瞭革命”;一係列穿越美國的公路旅行帶來的則不僅是對美國文化、曆史的評述,更是對自身在晚近年代的身份認同的新體會……他記下的各種成長瑣事、旅行見聞和學術生涯的體悟匯成意識的溪流,輕鬆地蕩起波紋,接著又流嚮各種有趣的方嚮。
热衷于思考的托尼·朱特偏偏患上了“渐冻人症”,这不啻于一种最残忍的酷刑。身体一点点被禁锢在静止状态,逐渐不能写字、不能言语,疾病不但慢慢切断了他同外界交流的途径,甚至剥夺了他跟随自己的思想起舞的乐趣。于是他被称为人文学术界的“霍金”。 托尼·朱特很清楚,他要...
評分《记忆小屋》是托尼•朱特病中写就的遗嘱,含有二十余篇有关生活回忆的小品文,是一个“想成为比当下的自己更好的自己”的学者最后的精神遗产。 作为研究战后欧洲史最重要的学者之一,托尼•朱特用一部《战后欧洲史》和一本法国知识分子研究《责任的重负》奠定了他在这个...
評分两个生活幸福却突患绝症而全身瘫痪的人,在病床上写就了两本畅销书。 托尼.朱特好歹是在他尚能口述的时候完成了作品,法国人鲍比则是靠左眼皮的眨动一个一个识别字母写下他四万字的遗作。没有高大上的坚强宣言,鲍比用眼皮“说”出的第一句话的确是“我想去死”。朱特则...
評分撰文:Evan R. Goldstein 翻译:陶小路 首发《东方历史评论》微信公号:ohistory 托尼·朱特:作为左翼人士到底意味着什么? 原编者按:二十年多来,托尼·朱特是各种主流思想期刊上经常出现的名字,在英美世界的智识生活中,他是一个无法被绕过的人物。但这位英国历史学家2009...
評分撰文:Evan R. Goldstein 翻译:陶小路 首发《东方历史评论》微信公号:ohistory 托尼·朱特:作为左翼人士到底意味着什么? 原编者按:二十年多来,托尼·朱特是各种主流思想期刊上经常出现的名字,在英美世界的智识生活中,他是一个无法被绕过的人物。但这位英国历史学家2009...
濃濃的精英知識分子感,但不會讓人生厭。寫文章的頭腦大多不笨,有纔華但也懂得剋製的就少得多瞭。我最愛英國人這點。
评分這本書簡直感覺都快看不完172頁而已卻成瞭我晚上安眠的良藥,看著看著就打瞌睡。索性一鼓作氣白天有精神的時候全部看完瞭。我真的很佩服知識淵博的人,如此驚人的記憶力在自身條件如此惡劣的情況下還能完成這本書。對一件事情遲懷疑態度並提齣依據,而不是固執己見可以有很多麵的論斷和看法,我覺得是我們現在年輕人值得學習應該盡量去學習的技能get。
评分你知道“不是每件事情都能涉及所有問題”,但還是忍不住從這裏推論到所有。
评分人不該順著自己的天賦做事情,要逆著來,纔有挑戰,有磨礪,激發生命的反脆弱性。順著天賦來的,早早就能“成功”,但在某領域內純然的“成功”,卻要付齣“脆弱,狹隘”的代價。這是Tony Judt在一截截變成植物前口述的最後一本書,他想起自己的中學校長曾勸他去讀文學而非史學,因為他的分析思辨能力過強。Tony在生命的盡頭想起這句話,寫瞭這本書。
评分濃濃的精英知識分子感,但不會讓人生厭。寫文章的頭腦大多不笨,有纔華但也懂得剋製的就少得多瞭。我最愛英國人這點。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