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创新电影观、电影史观的基础上,从批评目的、批评标准和批评方式的角度,系统描述和深入分析了中国电影批评从1897年至2000年间的发展历史。总的来看,尽管受到社会和时代的深刻影响,中国电影批评的意识形态色彩浓厚,批评意识与电影意识淡薄,但从嬗变轨迹来看,仍然显示出其不断走向深刻、博大和进步的历史命运。本书第一版面世后,在电影学术界引起较大反响,并荣获北京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批评史
评分写的框架条理非常清楚,有理有据,引用也不少,很有内容。
评分1.三部分:社会学、本体、文化批评。 2.中国电影批评的发展史也是在争论中演进的,从30年代软硬电影之争,到8.90年代受西方文艺思潮影响 电影学者们对于五代导演及作品的批评。电影批评建立在电影创作文本的基础之上,受到电影理论的指导,并指导电影创作。电影史的书写是离不开电影批评的,文本细读定是建立在批评角度上的。 3.很好的一点是:对于每一种电影批评,作者都会追溯其根源及演进过程,建立关联,进行对比。 4.电影批评史,难免会给人一种读电影史的感觉,电影批评论文的堆砌,有时会显得毫无意义,只有具体文本的呈现才能显示出批评二字,但有时个人批评显得过于主观,如绍牧君等人。不过电影批评的主体既然是人,主观情感在所难免。 5.新世纪的豆瓣、微信等平台的发展,无疑丰富了批评的进一步多元化。
评分这位老师的文化史就是以批评史为基础的。
评分12.27号开始读,一天最多读50页。。。跳读了一部分。该书体例庞杂、结构复杂,稍有被结构绑架之感,然作者史学功底深厚,高屋建瓴用心良苦,想要建立中国学术自信,需要中国话语、学术团结、理论创新。批评作为中介性学科,越来越失去其指导创作的地位。而20世纪前半叶我们仍然在使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的话语,批评何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