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ile Durkheim (1858-1917)涂尔干,法国社会学家,社会学的学科奠基人之一。1858年4月15日出生于法国孚日省埃皮纳尔一个小城镇的犹太教教士家庭。幼年曾学习希伯莱文、旧约和犹太教法典。青年时代放弃了宗教信仰,走上实证科学的道路。1879年,就学于巴黎高等师范学校,1882年毕业。1882~1887年,在省立中学教书。其间赴德国一年,学习教育学、哲学、伦理学,深受W.冯特实验心理学的影响。1887~1902年,在波尔多大学教书,并在那里创建了法国第一个教育学和社会学系。1891年,被任命为法国第一位社会学教授。1898年,创建了法国《社会学年鉴》。围绕这一刊物形成了一批年轻社会学家的团体──法国社会学年鉴派。1902年后执教于巴黎大学。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断了这位反战学者的学术研究,他的儿子和许多学生死于战场,他受到极大的刺激。1917年11月15日在巴黎去世。主要著作有:《社会分工论》(1893)、《社会学方法的规则》(1895)、《自杀论》(1897)、《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1912)等。
作为与卡尔•马克思和马克思•韦伯的齐头比肩者,埃米尔•涂尔干同样被誉为社会学的三大奠基人之一,其特殊的理论地位和思想影响是不言而喻和不容置疑的。本书发表于1893年,它不仅仅是一篇涂尔干为通过博士论文答辩而提交的论文,更是他最初确立其思想理论的开山之作,其重要性是无需赘述的。在这部著作中,涂尔干既提出了“社会团结”、“集体意识”、“功能”、“社会容量”、“道德密度”以及“社会分化与社会整合”这些后来一直为社会学界所沿用、修正和争论的概念,也通过对“机械团结”与“有机团结”、“环节社会”与“分化社会”以及“压制性制裁”与“恢复性制裁”的纵向二元划分,探讨了历史演进的基本规律。概言之,涂尔干的社会学主义之基本立场在本书已初现端倪:一切存在与现象的根源,皆为“社会”。
爱米尔·涂尔干,是法国社会学家、人类学家,与卡尔·马克思及马克斯·韦伯并列为社会学的三大奠基人。虽然孔德在1842年首次提出“社会学”的名称,但实际上是经过涂尔干的不懈努力,社会学于1887年才首次成为法国大学专业课程,因此涂尔干对于社会学独立学科地位的确立功不可...
评分This book explores the “moral value of division of labor”, that is, how division of labor determines social solidarity through influencing morality. Why would Durkheim write such a book called “The Division of Labor in Society”? Apart from to obtain ...
评分 评分涂尔干本身被帕森斯化了,涂尔干具有具体政治意涵的社会分化和整合问题,成为解决抽象的社会秩序问题的逻辑思路,从而真正完成了涂尔干的“去道德哲学化”。涂尔干不再是一个从道德哲学背景出发与亚当斯密辩论社会分工问题的社会学家,而是一个通过批判亚当斯密的功利主义经济...
先讲了社会团结的原因,重要的是法律的内化。刑法压制对应于机械团结,改良性法对应于有机团结。两种团结都是动态的,建立在受刺激时刻的共同感受上。分工是因对丰富的追求。不同于齐美尔(真正的好书,经由作者长久的思考,而不是靠那些机灵的诡辩,所有都是缓慢隽永的推导…
评分基础概念了解太少,战线拖得太长,啃起来好勉强……
评分嗷~~~~
评分又一篇复杂的社会学著作…… 看完最后一页的时候,深深地感受到了自己的无力感…… 涂尔干在如此年轻的时期就已经依靠自己的博士答辩论文确立了一门学科,这怎能不让人佩服的五体投地…… 不过本书应用的基本逻辑方法并没有特别标新立异,例证、反证用的很多。虽然主体基本清晰,明确的叙述了环节社会与有机社会的定义和特征,并且通过引入社会容量、社会密度等简洁明了的定义论证了社会分工产生的原因、必然性以及与道德、社会的关系。通过研究法律(强制性制裁与恢复性制裁)、自杀率等明确的指标作为研究方法还是很有说服力的。但是本书中大量引用生物学方面的例子作为论点实在是令人难以信服,就我个人而言,我反正是很难理解为什么生物进化上的某些例证可以毫无障碍的平滑转化到社会学领域毫无顾忌的加以引用。未免使说服力打了不小折扣。
评分翻译很赞,将有机团结和机械团结分析的很透彻,不过有些地方略过时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