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娟芬:
丹麦阿胡斯大学、德国汉堡大学新闻学硕士。参与社会运动多年,深度关注性别与死刑议题。作品曾获中国时报十大好书、联合报年度选书、台湾文学奖。现专职写作。著有《姊妹戏墙》、《爱的自由式》、《无彩青春》、《走进泥巴国》等。《杀戮的艰难》一书在台湾出版后加印四次,引起巨大反响,是最受媒体关注的年度社科畅销佳作之一。
这是一本探讨死刑存废话题的书。作为台湾“废除死刑协会”积极推动者,张娟芬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不同死刑犯的犯罪成因,审判经过,以及执行经历,让人在杀戮与死神的边缘思考关于生命、公平、正义等一系列终极的命题。帮助读者对死刑制度及其残忍和不合理的地方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同时,本书对于台湾地区司法审判制度的一些探究对于中国大陆的司法审判制度建设也应能有所借镜。
评:这本书让我对死刑及其相关内容有了更多和更深的认识: 其一,死刑执行人的内心世界,这是我们最容易忽略的,但是仔细想一下,有谁愿意甘当刽子手呢? 其二,死刑犯的家属所承受的压力,歧视何其之大; 其三,如何保证不误判,不错判,毕竟人死了,翻案了也无意义了; 其四...
评分前些天看《大卫·戈尔的一生》,张娟芬自序中提到的一部电影。看到影片结尾处不能自已地泪流满面。主人公David Gale是一位哲学教授,也是个支持废死的狂热分子。他不惜以身殉道,用偏激的行为来证实,并不是所以的真相都符合逻辑。一个死刑案件,即使铁证如山,环环相扣也可能...
评分本来想在考前看本书放松一下的,结果看完之后心情十分沉重。《杀戮的艰难》是一本讨论死刑的书,看完之后才觉得以前的看法是多么的浅薄。书里从道德、宽恕、人权、宪法等不同的角度看待死刑的废立问题,作者没有给出一个确定的答案,每个人的立场依据价值观而定,这本书只是想...
评分2010年春天至今,是台湾死刑与反死刑的斗爭。 在此之前,台湾有四十四个定讞的死刑犯,但已经四年未执行死刑。三月,法务部长王清峰公开表达应立即停止废除死刑的立场,引起社会巨大爭议,被迫辞职。四月三十日,法务部枪决四名死刑犯。 整个春天,台湾瀰漫杀戮血腥之气。社会...
【2013.6.14~7.11】好好一本书,没有市场炒作的缘故,便寂然无声。
评分全书就推荐序那篇值得一读(因为是法学专家写的),而书的内容则反映了女新闻工作者在讨论专业性比较高的领域时存在的短板,本书与其说是社科文学或者纪实文学还不如说是散文随笔。
评分看得很是气愤。你可以用法律不健全的理由来批驳死刑存在的理由,用法律执行有偏差,会影响公正为理由来批驳死刑存在的理由,但是你凭什么用死刑犯的背后故事blabla的理由来论证应该取消死刑,你有故事我就没有故事了吗?这立场站得这么偏还好意思说学法学掌握世间的天平?一分不谢!难怪废死联盟在台湾名声都被搞臭了
评分确实能引起一些思考。看这些书还是要有自己的观点啊,因为作者自己的观点就很强烈,所以她的辩论偏向性就非常明显,然而作为一个死刑支持者还是觉得她的辩论存在着非常非常多地问题。可是能够引起思考也是件好事。
评分喜欢第一部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