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作者奧斯伍爾德·喜仁龍(Osvald Siren),瑞典美術史傢、哲學博士。1879年生於芬蘭。赫爾辛基大學畢業。190l一1903年,任瑞典斯德哥爾摩國傢博物館助理。1908m1925年,任斯德哥爾摩大學美術史教授,從事西洋近代美術史研究。1928--1945年,在斯德哥爾摩國傢博物館負責管理繪畫和雕刻。1916、1917和1918年分彆在美國耶魯大學、哈佛大學和日本講學。曾予1920、1921、1930、1934、1935和1954、1956年先後五次訪問中國。1930年成為芬蘭科學院院士。1956年首次獲得查爾斯·蘭·弗利爾奬章。關於西洋美術的主要著作有:《達·芬奇》(Leonar— do da Vinci,1916年),《喬托及其門徒》(Giotto and Some of his Follo— wets,1917年),《美術綱要》(Essentials in Art,1920年)等。1918年在日本講學和1920年旅居中國時,開始密切關注東方美術。1924m1925年,在巴黎展齣個人收藏的東方藝術品。對中國古代藝術十分熱愛,並進行瞭深入研究。這方麵主要著作有:《北京的城牆和城門》(The walls and Gates of Peking,1924年),《中國雕刻》(Chinese Sculpture,1925年),《北京故宮》(The Imperial Palace of Peking,1926年);《中國繪畫史》(Histo一 ire de art anciens,1929m1930年);《中國花園》(Gardens of China,1949年)等。這些著作在嚮世界人民介紹中國燦爛的古代文化方麵起瞭很大作用。1966年6月26日逝世,享年八十七歲。(許永全)
根據1924年倫敦第一版(限量印刷800部)譯齣 周榖城、侯仁之序 附42幅照片
原書匯集瞭109張照片和五十張由中國藝術傢(未提名字)繪製的老北京城門建築圖。毛邊本(邊緣未裁齊),在國內北圖善本閱覽室裏有一本。
北大侯仁之先生手裏也有一本,曾有學生在侯先生的課上翻過,侯先生對其愛不釋手。
物哀:墙垣之美 ——读《北京的城墙与城门》有感 ...
評分一直喜欢古建筑。歌德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表达的一种人类美学上的共通。我想说建筑也是一本无字的历史书,她需要你去用感受阅读。这些古老的家伙注视着历史,像个无言的记录者。当你指尖划过这些古老的建筑,闭眼冥想,你定能感受到一种厚重感,她所承载沧桑的历史。 ...
評分经典,再版。精美,有平装版和精装版。(豆瓣评分居然不一样:p) 不过有两个瑕疵: 1、作者写作时并不是打算夹叙夹图的,因此成书时,图片和文字是分离的; 2、图片精度还是差了点,估计是找不到原始的照片和底板了,从印刷物翻拍或扫描的。 不过,这和被拆掉的城墙和城门相比...
評分 評分我不爱旅游,但也有幸去过襄樊、西安、平遥、南京几座城墙保存完好的城市。中国人极爱筑墙,至今仍是。城墙立起了政治,捍卫了权力,巩固了军事,圈护了历史。北京就是这么一座四位一体的城市。当年拆墙让梁林夫妇绝望。我个人不那么悲观,物质的墙易破,观念的墙难倒。墙不倒...
民國初年的北京城,城垣慘遭破壞,牆皮漆層脫落,甕城因為京漢鐵路而蕩然無存。作者力圖考證每一段城牆和墩口初建以及修葺時代,呐喊這種改建是對古城門的美和特色的極端漠視,以及鑒賞力和建築美學觀念的貧乏。張勛復闢的彈孔仍清晰可見,也許他不明白,這纔剛剛開始
评分文筆優美,記錄翔實。唯圖片被棄用太多。
评分隻在公立圖書館纔找到~如同繁體字一樣遺失的美好~
评分一個外國人,一寸一寸走過看過我們的城牆,一點一點記錄下它的美好和殘缺,一次一次惋惜我們沒有對這些古跡好好的愛護。
评分一個外國人,一寸一寸走過看過我們的城牆,一點一點記錄下它的美好和殘缺,一次一次惋惜我們沒有對這些古跡好好的愛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