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者的面具

逝者的面具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郑岩,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有《魏晋南北朝壁画墓研究》、《庵上坊》(合著)。

出版者: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郑岩
出品人:
页数:424
译者:
出版时间:2013-2-1
价格:50.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301217948
丛书系列:北京大学艺术史丛书
图书标签:
  • 考古 
  • 墓葬 
  • 艺术史 
  • 艺术 
  • 历史 
  • 考古学 
  • 郑岩 
  • 汉唐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古人对于死后世界种种的假设,见于制度、宗教、仪式和书写,更直接呈现于墓葬之中。墓葬既是安置死者肉身的处所,又是建筑、绘画、雕塑和工艺品的集合体,还可以被理解为人们在生死这个最大的、最具有普遍意义的哲学命题下,以物质的材料、造型的手法、视觉的语言,所营造的具有终极价值的艺术作品。本书综合采用考古学与美术史的方法,从各个角度描述和阐释两汉至唐宋时期的墓葬材料,力图使这个幽暗的角落在中国艺术史上展现出特有的光芒。

中国自古就有一种观念——视死如生,即侍死如侍生。死亡并不意味着生命的彻底完结,而是在另一个世界得以延续,由此留下众多的墓葬艺术,构筑起纷繁的地下世界。它们在千百年的岁月里绵延至今,又不断变迁。本书以两汉至唐宋时期的墓葬艺术为研究对象,综合采用考古学与美术史的研究方法,深入探讨了众多墓葬所包含的丰富信息,试图揭开那些逝去的面具,向读者展示出不同地域的人们对“生”与“死”的哲学思考,以及不同历史时期的先民对自我灵魂的深刻认知。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古人对于生死的种种观念,都物化在这些具体的器具之上。透过它们,使我们得以一窥未知世界的奥秘。 我们一出生便走向这个世界,然而,我们对这个世界却一无所知。正因为无知,所以往往心怀恐惧。而对其进行文化上的探寻,让每个走到这一步的人会坦然面对。至少可以让艺术的光辉...  

评分

王阿命刻石的名字,早在很多关于汉画像石的书里就曾看到过,知道它是和武氏祠、孝堂山祠堂以及东阿芗它君石柱齐名的山东汉代画像石刻。王阿命三字,富有汉代风韵。无奈未曾眼见此石的照片或者石刻拓片,只能如望海山之仙山一样自行脑补。8月份出院后,购得郑岩老师的《汉唐墓葬...  

评分

《逝者的面具:汉唐墓葬艺术研究》  郑岩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年2月   吴雪杉(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   一座墓葬就像一个盒子,把死者的身体放置在里面,让它一直保存下去。由于中国唐代以前的相当部分美术作品都出自墓葬,围绕那具死者的身体展开,要理解...  

评分

王阿命刻石的名字,早在很多关于汉画像石的书里就曾看到过,知道它是和武氏祠、孝堂山祠堂以及东阿芗它君石柱齐名的山东汉代画像石刻。王阿命三字,富有汉代风韵。无奈未曾眼见此石的照片或者石刻拓片,只能如望海山之仙山一样自行脑补。8月份出院后,购得郑岩老师的《汉唐墓葬...  

评分

古人对于生死的种种观念,都物化在这些具体的器具之上。透过它们,使我们得以一窥未知世界的奥秘。 我们一出生便走向这个世界,然而,我们对这个世界却一无所知。正因为无知,所以往往心怀恐惧。而对其进行文化上的探寻,让每个走到这一步的人会坦然面对。至少可以让艺术的光辉...  

用户评价

评分

着重于史。。。。

评分

郑岩老师从考古转入艺术史,这一背景促使他的美术史研究自带考古与历史的强烈指向性。这本书分为四编,论述的问题迥然不同,但共同点非常鲜明:丧葬美术不能从丧葬文化与制度中剥离,仅作为美术史的一部分。是故,各篇文章的研究逻辑亦均需要站在当时的社会习俗、文化制度以及生者如何想象、死者如何观看的角度进行。细节上,每篇都很精彩,个人觉得超精彩的包括霍去病墓石刻与博山炉等的关系,点醒梦中人之感;王阿命刻石的钩沉;很多壁画只是形式并不代表死者的劳绩;邺城规制的范式;半启门命题等。郑老师是我的乡贤,十年前读《庵上坊》时我才第一次知道他,当时一度通过他的学生想去拜访,但一延宕就是十年。他是我的榜样。

评分

总觉得观点太发散。

评分

谈霍去病墓石刻那边简直太好了!

评分

汉唐墓葬的现世关怀,厚葬对身后的关怀同样是现世的追求!“滇河”与“天河”的音转,颇为讨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