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与真,既是梅洛-庞蒂自塞尚画作中挖掘出的深奥主题,亦是探索肉身本体论及艺术哲学的一条贯通线索。本书选取了一些关键的概念和问题作为入口。深入全面地揭示、领会这条关键线索。同样,在中国古代的山水画意境中,现象学美学又得到了新的升华,获致了别样的韵味。思与画的互诠,最终意在唤醒心灵对山水和大地的归依与敬畏。
姜宇辉,复旦大学哲学博士。任教于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教研室,研究方向为当代法国哲学。出版专著《德勒兹身体美学研究》(2007),译著《千高原》(2010)。另有论文若干。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梅洛庞蒂表示:对中国画无感。
评分选择的大都是近现代的山水,接近抽象派的山水,因此适合将德勒兹的哲学代入。实际上这跟中国传统的山水画没有太大关系。山水走向抽象从某种程度上就预示了衰落。但从这个角度切入,本身是很有意思的,看得出作者写的也很嗨。但我觉得马远、倪瓒等一定会一脸懵逼。
评分画之表达正是以其独特艺术手段来呈现世界万物在感官之中的自然-成形(混沌到有序的动态创生过程),绘画并不偏向二者(世界本身的含混诗意或人文世界中的种种模式结构)中的任何一方,而是展示居间的交互关联运动,画与真(人通过肉身介入世界的原初存在维度)。幻觉、身体空间→存在之深度、绘画表达、通感。否定意识连续性这一幻觉是为了肯定世界本身无可穷尽的丰富性并由此强调心灵向世界的原初开放,以及为此种开放奠定世间基础的身-物-境交互纽带。画家所从事的正是原初的物之书写,因为他所安置的种种秩序绝非仅仅出于其全然个体性的表达,而恰恰是为了敞开充实的物之世界内部的种种裂隙和缝隙,或变换无穷的维度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构成了画家表达的沉默背景,他的任何表达以及进一步成形的风格都必然是有限的,深度不可被彻底拥有。
评分梅洛庞蒂表示:对中国画无感。
评分从感知能力入手,经由视之幻、身之触进而通向世界本身的深度,再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理解画之表达与其它种种表达形式之间的根本区别,最后落回到通感,展现身——感——肉之间交互的、多维而多变得关联。讲真,现象学分析可能不知觉地已经深入到中国学界的各个方面了,所谓的不屑一顾和呵呵哒的姿态不管是出于什么心理都必须正视这个事实,必须承认跨语境有诸多一厢情愿的搅和,但就凭本书没有嵌套梅洛庞蒂的论述思路和对认知科学前沿的不仅仅是在用词高大上的关注,而且保持着回归中国语境的分析态度,姜宇辉很有才华了。还有就是,胡思乱想不要放过,说不定哪天就申项目了呢hhhhhhh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