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名潞,美国哈佛大学博士,美国匹兹堡大学艺术史及建筑史系教授,天津美术学院当代艺术研究所所长。主要著作有《中国当代美术史1985—1986》、Inside Out: New Chinese Art、《中国前卫艺术》《中国极多主义》(中英文)、《墙: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与边界》(中英文)、《另类方法,另类现代》《“无名”:一个悲剧前卫的历史》《意派论:一个颠覆再现的理论》、Total Modernity and the Avant-Garde in Twentieth-Century Chinese Art等。策划的重要展览有“中国现代艺术展”“Inside Out: New Chinese Art”“丰收:当代艺术展”“中国极多主义”“The Wall”以及“意派:世纪思维”等。
本书是作者二十余年潜心教学和研究,从非西方视角系统梳理、反思和批判西方艺术史理论的学术专著,开创性地提出了“再现”是贯穿西方艺术史理论发展的主线。西方现代艺术史及艺术批评理论的哲学基础是启蒙时代所奠定的再现理论,正是对这一启蒙运动以来主客观二元论的继承和质询,构成了西方艺术及其理论的历史,然而西方艺术史理论始终未能超越二元对立的思维范式。有鉴于此,作者既提纲挈领又详实地对西方艺术理论的发展脉络进行了独特的论述,解读了不同理论流派之间的内在关系,对再现理论在西方的发展进行了梳理和重构,并探讨了艺术史理论发展的新方向及其可能性。
从90年代初到哈佛求学,高名潞就一直辗转于中美两国,一边吸收西方的艺术史理论,一边关注和参与中国当代艺术实践。作为一个长期游走于东西方的学者,如何将西方理论和中国现实进行衔接,是他长期关注的问题。 2009年,高名潞曾出版过一本小册子《意派论》。他将中国...
评分本书的作者高名潞,是艺术批评家及策展人,美国哈佛大学博士,美国匹兹堡大学艺术史及建筑史系教授,天津美术学院当代艺术研究所所长,现执教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艺术史系。可以说是一个权威的专家, 大半生都在研究与艺术史有关的知识,并且现在还在做更深入的研究,...
评分本书的作者高名潞,是艺术批评家及策展人,美国哈佛大学博士,美国匹兹堡大学艺术史及建筑史系教授,天津美术学院当代艺术研究所所长,现执教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艺术史系。可以说是一个权威的专家, 大半生都在研究与艺术史有关的知识,并且现在还在做更深入的研究,...
评分从90年代初到哈佛求学,高名潞就一直辗转于中美两国,一边吸收西方的艺术史理论,一边关注和参与中国当代艺术实践。作为一个长期游走于东西方的学者,如何将西方理论和中国现实进行衔接,是他长期关注的问题。 2009年,高名潞曾出版过一本小册子《意派论》。他将中国...
评分本书的作者高名潞,是艺术批评家及策展人,美国哈佛大学博士,美国匹兹堡大学艺术史及建筑史系教授,天津美术学院当代艺术研究所所长,现执教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艺术史系。可以说是一个权威的专家, 大半生都在研究与艺术史有关的知识,并且现在还在做更深入的研究,...
内容详实 整个艺术史和艺术理论的大框架 作为教材入门是极好的 散落着无数闪闪发光的观点 可以解决不少困惑或者说提示了不少可供进一步思辨的点 美中不足的是行文还是可以精简一些 有些内容 有些话重复过多 不管是框架还是行文都可再压缩 高老师这30多年的轨迹令晚辈敬仰 当初应拿此书请高老师给签个名 希望再有机会
评分写得很详细,尤其是启蒙思想对西方现在艺术理论的影响,康德和黑格尔的观念的阐释,作为入门读物还是值得一读。
评分在多数情况下,这本接近于艺术史学史的专著中的材料梳理工作是差强人意的,但作者对于一些核心文献却是介绍有余,批评不足,而这也让《西方艺术史观念》这本“鸿篇巨制”更像一本中规中矩的教材(当然还是要远好于国内各种鬼扯的书),而不是一本出色的研究型/批评型的著作。再说高氏的“意派理论”,反正我本人是没看出来这有什么新意来。后结构主义思潮以来,众多理论中对诸对象的辩证综合的尝试让这一思想路径几乎要成为一种常识(当然只是几乎),不知道有何必要再去劳神发明一个同构(可能还要简单许多)的命名/概念系统来?至于高氏始终关注的亚洲/中国在艺术实践和研究中的主体建构问题和他本人的解决方案,我也总觉得只是对后殖民理论的几个旗手,特别是霍米巴巴关于“他者”的叙说的过分简单化的复述,读起来也没有那么有趣。
评分在多数情况下,这本接近于艺术史学史的专著中的材料梳理工作是差强人意的,但作者对于一些核心文献却是介绍有余,批评不足,而这也让《西方艺术史观念》这本“鸿篇巨制”更像一本中规中矩的教材(当然还是要远好于国内各种鬼扯的书),而不是一本出色的研究型/批评型的著作。再说高氏的“意派理论”,反正我本人是没看出来这有什么新意来。后结构主义思潮以来,众多理论中对诸对象的辩证综合的尝试让这一思想路径几乎要成为一种常识(当然只是几乎),不知道有何必要再去劳神发明一个同构(可能还要简单许多)的命名/概念系统来?至于高氏始终关注的亚洲/中国在艺术实践和研究中的主体建构问题和他本人的解决方案,我也总觉得只是对后殖民理论的几个旗手,特别是霍米巴巴关于“他者”的叙说的过分简单化的复述,读起来也没有那么有趣。
评分高老师的理论驾驭能力超级强大,将四五百年的西方艺术观念(critical)用再现这个理念串联起来,要言不烦,而且其中每种理论解说都透彻晓畅,最终因为当代性的艺术理论的困境而推出意差论,完满了一个学者的本分。期望学者们匣子格子框子这样的比拟再多一些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