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1960年4月3日出生,浙江海盐人。在文革中读完小学和中学,此后从事过五年牙医。1983年开始写作,至今已出版长篇小说3卷、中短篇小说集6卷、随笔集3卷。其中《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同时入选百位批评家和文学编辑评选的“九十年代最有影响的十部作品”。其作品被翻译成英文、法文、德文、俄文、意大利文、荷兰文、挪威文、韩文和日文等国外出版。曾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1998年)、澳大利亚悬念句子文学奖(2002年)、美国巴恩斯-诺贝尔新发现图书奖(2004年)、法国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2004年)。
余华是荣获澳大利亚悬念句子文学奖的首位获奖中国作家。从处女作《十八岁出门远行》开始到《世事如烟》、《活着》和《兄弟》等作品,在比较短的时间里,余华以跳跃式的姿态达到了一个又一个的文学高度。他越来越自如地开拓了自己的文学天地,构筑了自己独有的艺术世界。其作品已被翻译成英文、法文、德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荷兰文、韩文、日文等在国外出版。《世事如烟》这本书就是由余华所著的一部中短篇小说集,收录其小说8篇,包括:《十八岁出门远行》、《西北风呼啸的中午》和《世事如烟》等。
时隔多久再一次拿起余华的小说,去感受那些光怪陆离的生活,去看看那些冷血冷漠孤独敏感却又无助的时空。从一开始接触《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就对他产生了莫名的喜欢,但是时间越来越就这种当时为之大火的先锋派文学,不过都是时代的产物,顺应时代的新奇出来的宁馨儿。就想...
评分每个人都有青涩的时候,余华也不例外。 书中收录的短片,都完成于80年代。风格很阴郁,那时的余华,还迷恋于叙事本身,迷恋于叙事和文字的作者,是不成熟的。 我们大多是从《活着》开始读余华的作品,这是一个太高太高的起点,以至于在之后的这么多...
评分 评分《世事如烟》以一种冷静的笔调描写死亡、血腥与暴力,并在此基础上揭示人性的残酷与存在的荒谬。人物的某种宿命结局和飘忽不定的情态关系带给我们一种潮湿、阴沉、难以捉摸的感觉。人物和景物的关系,以及他们各自的关系又都是若即若离、时隐时现的,小说的基调阴沉,节奏飘忽...
评分《世事如烟》在手法和风格上可算是余华80 年代的代表作。余华曾坦言: “《世事如烟》是我人生中美好的往事, 是我年轻时曾经有过的梦幻迷离的生活, 那时候我相信故事和人生都是不确定的, 它们就像随风飘散的烟一样, 不知道会去何处, 也不知道会在何时再次相遇。迷一样的生活,...
用数字做主人公名字看得好累,风格说不上来,有些故意为之的诡异调调
评分其实有的我是真没读懂。。。。读懂了再把那一星补上
评分世事如烟,就让他随风而去的好。
评分荒诞与现实,人界与鬼魅。所有的人物都没有名字,或用数字代替,或用职业代替。宿命的难以抗拒以及原罪的无法抵抗,人深陷于中。
评分最后两个小故事,确实读得有点头大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