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士敦,1874年生于苏格兰首府爱丁堡,原名雷金纳德·弗莱明·约翰斯顿。1898年,作为一名东方见习生被派往香港。从此,庄士敦以学者兼官员的身份在华工作生活了三十四年。1919年2月,赴京,开始了“帝师”生涯。庄士敦是中国几千年帝王史上第一位也是最后一位具有“帝师”头衔的外国人。
庄士敦是一个汉学功力深厚、具有学者素养的人,他广猎经史子集,喜欢中国古典诗词与饮茶之道。撰写了大量有关中国问题的论著,如《佛教徒在中国》、《威海卫狮龙共存》、《儒教与近代中国》等。但令其声名大振的即是1934年出版的这本《紫禁城的黄昏》。
庄士敦不仅对溥仪竭诚尽忠,也为古老的皇宫带来了新的气息,深受溥仪崇敬。但在大量中国文献中,都不约而同将他写成西方文化的代表,是文化侵略的急先锋,甚至说庄士敦教英文是假,实际上是小朝廷与英国使馆的联络人,是英国特务。而在英国人的眼中,庄士敦又是一个过于热心拥抱异国文化的怪人,甚至是一个一心效忠外国主子的“英奸”。
1938年,庄士敦去世,终身未娶。
《紫禁城的黄昏》记述了困居紫禁城中“清室”的黄昏时期——1912年至1924年——从中华民国成立到溥仪出宫期间的历史,庄士敦以帝制向共和的转变为历史背景,以担任帝师,与末代皇帝溥仪共处的经历为内容,对他耳闻目睹和亲身经历的大小事件做了独特的记述,通过对事件的记述表达了他的基本思想——政治上的复辟主张与文化上的保守主义。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清王朝宣告终结;1924年11月5日,冯玉祥率军逼宫,溥仪被迫迁离紫禁城。历史的组织形式从来不单凭某个时间点的质变、某个冰冷决绝的断裂。在这间隔的13年间,落幕的清王朝远未终结,它纠缠着易代生民的鲜活日常向前铺展,并时时由变幻风云的缝隙...
评分 评分当意大利影片《末代皇帝》荣膺1988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时,这似乎注定了英国人庄士敦这本《暮色紫禁城》的热销。在中国文献中,庄士敦被认为是西方文化的代表,文化侵略的急先锋,而在英国人的眼中,庄士敦又是一个过于热心拥抱异国文化的怪人,甚至是一个效忠外国主子的“英奸”...
评分当意大利影片《末代皇帝》荣膺1988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时,这似乎注定了英国人庄士敦这本《暮色紫禁城》的热销。在中国文献中,庄士敦被认为是西方文化的代表,文化侵略的急先锋,而在英国人的眼中,庄士敦又是一个过于热心拥抱异国文化的怪人,甚至是一个效忠外国主子的“英奸”...
评分看得我想端午去明孝陵或者中山陵呆坐上一整天。改变了我对光绪和溥仪的成见,为之前对他们的看法而觉得无地自容。
评分其实并不太喜欢译者啊还是谁,动不动就庄士敦这么说有失偏颇,庄士敦这么说就撇清了自己,这种blah的来不来的怼注。在读庄的叙述的时候这样的停顿影响了整个的通畅的感觉。觉得特别逗是说溥仪要装电话,然后大臣们不让装,因为觉得皇帝威严,不能阿猫阿狗都能打电话给皇上,这种新旧对立的感觉太好玩太vivid了~
评分庄士敦像个外国八婆
评分庄士敦像个外国八婆
评分觉得如果清朝延续下来 或者转变成君主立宪制未必不如现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