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历史 溥仪 庄士敦 回忆录 清末 紫禁城的黄昏 紫禁城 纪实
发表于2024-11-21
紫禁城的黄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紫禁城的黄昏》记述了困居紫禁城中“清室”的黄昏时期——1912年至1924年——从中华民国成立到溥仪出宫期间的历史,庄士敦以帝制向共和的转变为历史背景,以担任帝师,与末代皇帝溥仪共处的经历为内容,对他耳闻目睹和亲身经历的大小事件做了独特的记述,通过对事件的记述表达了他的基本思想——政治上的复辟主张与文化上的保守主义。
庄士敦,1874年生于苏格兰首府爱丁堡,原名雷金纳德·弗莱明·约翰斯顿。1898年,作为一名东方见习生被派往香港。从此,庄士敦以学者兼官员的身份在华工作生活了三十四年。1919年2月,赴京,开始了“帝师”生涯。庄士敦是中国几千年帝王史上第一位也是最后一位具有“帝师”头衔的外国人。
庄士敦是一个汉学功力深厚、具有学者素养的人,他广猎经史子集,喜欢中国古典诗词与饮茶之道。撰写了大量有关中国问题的论著,如《佛教徒在中国》、《威海卫狮龙共存》、《儒教与近代中国》等。但令其声名大振的即是1934年出版的这本《紫禁城的黄昏》。
庄士敦不仅对溥仪竭诚尽忠,也为古老的皇宫带来了新的气息,深受溥仪崇敬。但在大量中国文献中,都不约而同将他写成西方文化的代表,是文化侵略的急先锋,甚至说庄士敦教英文是假,实际上是小朝廷与英国使馆的联络人,是英国特务。而在英国人的眼中,庄士敦又是一个过于热心拥抱异国文化的怪人,甚至是一个一心效忠外国主子的“英奸”。
1938年,庄士敦去世,终身未娶。
历史不会被掩盖1、国民政府没有履行优待清室的承诺,致使傅仪一方的清室变卖出原本就属于他们的财产,这就是被后世以讹传讹的傅仪倒卖国宝,其实是民国政府爽约在先;2、南京政府某大员到清陵盗墓,致使乾隆和慈禧碎骨扬灰,使得原本性格温和的傅仪产生了对先祖的负罪感,并勾起了对权力的渴望,在日本人的协助下进入伪满洲国执政(但最终他是意识到他被利用了),从中我们也可以窥探到他的欲并不源于对荣华富贵的渴求,而在于对南京政府丑陋行为的愤怒
评分庄士敦真是对中国有极深的洞察和同情,难怪溥仪那么爱他
评分休憩167th,熟悉溥仪那任人鱼肉肆意揉捏的一生,看多了德龄那类文章以及他自己的回忆录,长期觉得他身边环绕以酸腐遗老为代表的百无一用废物点心。因此读这本书发现庄士敦实际上对中国政治局势洞若观火明了得很,令我极为意外和惊喜。本书中庄士敦基于个人情感的有情可原的对溥仪大为褒奖,他眼中溥仪是明哲聪慧的明君坯子。细想想,清朝无庸主,溥仪当真是不错的料子只是非亡国之君而当亡国之运了吧。此外,本书中一些历史细节十分有趣。庄秉承的内务府误国亡清论不敢苟同。
评分其实并不太喜欢译者啊还是谁,动不动就庄士敦这么说有失偏颇,庄士敦这么说就撇清了自己,这种blah的来不来的怼注。在读庄的叙述的时候这样的停顿影响了整个的通畅的感觉。觉得特别逗是说溥仪要装电话,然后大臣们不让装,因为觉得皇帝威严,不能阿猫阿狗都能打电话给皇上,这种新旧对立的感觉太好玩太vivid了~
评分其实一般,没我想像的好看,不过看完对民国好看全无,果然历史是有立场的。而当译者和作者立场相左的时候,注释里满满都是恶意,读者就被两种观点夹击,阅读观感不佳。而且说实话,看完也没有对溥仪有多大的好感,他不过是无奈而已。
这是一位帝师的回忆,看的时候,脑海中总是浮现电影中的一幕幕画面,为之婉惜文物珍宝的破坏。 对于那个时期来说是民国黎明,清朝末期的黄昏,庄士敦他与溥仪的主要交往经历为线索,记述了从晚清到民国期间,以中国发生的大小事件,客观反映了从帝制到共和的艰难过渡...
评分 评分翻译的实在太差了,有些地方没译到就算了,但有些实在没法忍,翻出来的逻辑完全就不对。下面我就选择问题比较严重的。大家做个参考 1The fear and hate with which he and his writings filled the orthodox and "respectable" members of the Han Chinese and Manchu official...
评分这两天读了《紫禁城的黄昏》,最大感受是技术改革很容易,而思想改革任重道远。大清灭亡后,溥仪一直想复辟,袁世凯成大总统后想的也是复辟。人人都有皇帝梦。 早在1840年鸦片战争时,清朝的统治弊端就完全暴露出来,用茅海建的话讲就是:急需近代化。军事上用先进的武器,政治...
评分在庄士敦理性、生动又风趣的文笔下,我仿佛亲眼目睹了那个孤独的清末小朝廷,重新认识了光绪、溥仪等历史书中盖棺定性的人物。我同意他的看法,光绪是一个失败的勇士,是一个悲剧英雄,不应该仅以“没有实权的懦弱皇帝”载入历史,而溥仪,也远远不是那个无用的傀儡皇帝,...
紫禁城的黄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