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华,1942年生于湖南嘉禾一个小山村。1962年毕业于农业专科学校,当年冬开始发表作品。现客居加拿大。著有长篇小说《芙蓉镇》,中篇小说集《浮屠岭》、短篇小说集《爬满青藤的木屋》等。
《芙蓉镇》,1981年11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初版。
《芙蓉镇》小说描写了1963—1979年间我国南方农村的社会风情,揭露了左倾思潮的危害,歌颂了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的胜利。当三年困难时期结束,农村经济开始复苏时,胡玉音在粮站主任谷燕山和大队书记黎满庚支持下,在镇上摆起了米豆腐摊子,生意兴隆。1964年春她用积攒的钱盖了一 座楼屋,落成时正值“四清”开始,就被“政治闯将”李国香和“运动根子”王秋赦作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罪证查封,胡玉音被打成“新富农”,丈夫黎桂桂自杀,黎满庚撤职,谷燕山被停职反省。接着“文革”开始,胡玉音更饱受屈辱,绝望中她得到外表自轻自践而内心纯洁正直的“右派”秦书田的同情,两人结为“黑鬼夫妻”,秦书田因此被判劳改,胡玉音管制劳动。冬天一个夜晚,胡玉音分娩难产,谷燕山截车送她到医院,剖腹产了个胖小子。三中全会后,胡玉音摘掉了“富农”帽子,秦书田摘掉了“右派”和“坏分子”帽子回到了芙蓉镇,黎满庚恢复了职务,谷燕山当了镇长,生活又回到了正轨。而李国香摇身一变,又控诉极左路线把她“打成”了破鞋,并与省里一位中年丧妻的负责干部结了婚。王秋赦发了疯,每天在街上游荡,凄凉地喊着“阶级斗争,一抓就灵”,成为一个可悲可叹的时代的尾音。
反思文学具有较为深邃历史的纵深感和较大的思想容量,揭露和批判极左路线、反对官僚主义,揭示社会和历史悲剧,呈现和剖析悲剧人物的命运遭际。反思文学又以反思小说为具体表现形式。反思小说泛指出现于1979年及1980年代初期的一类小说。小说题材多为文革期间事件,透过变化过...
评分圣保罗的的周末特别安静,大多数人喜欢宅着,也有很相当一部分出了门,去看同性恋游行。可见人的内心中,丑陋和美丽都是一场戏。 外面下着雨,这样天特别适合读书,岁末怀古,在pad 上读起了老书《芙蓉镇》 芙蓉镇延续一切成功文学的惯用手法,大时代,小人物。讲的是文革时...
评分刚看完这部书不久,也许是自己水平有限,看完之后没有首先对社会、国家、人物命运的本质性的问题的发掘。而总是沉浸在秦书田这个人物形象里,久久不能平抚内心的激动和感伤。 这个人物因何出现,他的出现又对这场轰轰烈烈的中国造人物情景剧情节的推动起了多大作用,如果没有他...
评分 评分刚看完这部书不久,也许是自己水平有限,看完之后没有首先对社会、国家、人物命运的本质性的问题的发掘。而总是沉浸在秦书田这个人物形象里,久久不能平抚内心的激动和感伤。 这个人物因何出现,他的出现又对这场轰轰烈烈的中国造人物情景剧情节的推动起了多大作用,如果没有他...
有時候,無知和單純是最大的罪過
评分结局好仓促 气息好短促
评分好多年前就听说过这本书,貌似还有同名电影什么的。前几天跟一本科同学聊天,他又提起说这个还行,就找来看了看。刚开篇的那几段挺惊艳的,像是沈从文《边城》的味儿,都是写的湖南西部小镇。但是再往下看,会发现跟《边城》不知差了多少个档次。尤其是语言方面,还有那种烂俗的写作风格描述出来的画面感,让人很难相信这是一部茅盾文学奖作品。人物塑造也很干瘪,几乎没有心理叙述,这是严重的减分项。其他的弊病差不多就是八十年代文酸气小知识分子的类型了,那个年代可能都差不多,他们喜欢这种风格还是怎么着呢?想不通。。总得来说,我对这本书的评价不高。大概是描写的题材在某个特定的年代比较讨巧吧,从解放后土改、反右、四清再到文革,在大潮流下几个小人物的遭遇。从普通意义上说,本来这种题材可以写得很深刻的,比如莫言,可古华完全不行。
评分结局好仓促 气息好短促
评分我们是下级,是细胞,不是心脏、大脑......我们只是执行问题,责任不在我们......过去叫抓,是革命的需要。今天叫放,也是革命的需要嘛。我们生是党组织的人,死是党组织的鬼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