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显惠,1946年出生于兰州。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居天津。
1965年由兰州二中上山下乡赴甘肃省生产建设兵团安西县小宛农场。1971年入甘肃师范大学数学系读书。1975年在甘肃省家垦局酒泉农垦中学做教师。1981年入天津作家协会专职写作至今。
主要作品收入《这一片大海滩》、《定西孤儿院纪事》等书。曾获全国短篇小说奖、中国小说学会奖、《上海文学》奖。
这是一段尘封四十年的历史,当年的幸存者散落在各个角落,没有人问过他们到底发生了什么,当年的死难者早已化为白骨,连他们的后代也不知道埋在何处。幸亏杨显惠这位有良知的作家,不辞辛劳,四处寻访,历经数载,终于揭开了历史的盖子。
本书是《定西孤儿院纪事》的姊妹篇,被誉为“中国的《古拉格群岛》”。书中所指的夹边沟,为甘肃酒泉一个羁押右派分子的劳改农场,从1957年开始关押的近三千人,至1960年底幸存者已不足一半,是一处充满了苦难、饥饿和死亡的伤痛之地。作者历经数年,大海捞针般搜寻和采访了近百名当事人,并在高度忠于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完成了这部极具震撼历的纪实性小说。全书通过近20个故事,对众多受难者命运的来龙去脉进行了深沉的揭示,对绝境中的人性有着十分出色的绘状,更直视了这一历史悲剧的精神本质和深刻教训。
从2000年春季《上海文学》开始连载《夹边沟记事》至今,时间已经过去了九年。其间天津古籍出版社出过一册《夹边沟记事》,但其内容不全是“夹边沟”,还有几篇作者早期的中短篇小说。后来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全部的“夹边沟”故事,书名变成了《告别夹边沟》。现在花城出版社要重新出版这本书,且恢复了它的原名。
从来没有过的阅读体验,不停地落泪,心绞痛。这些日子跟人聊天,我总忍不住说,听我讲一个“右派”的故事吧。就是心里太堵了。打从看这本书起,所有的食物在我眼里突然又大又清晰,淘米我会若有所思,捞呀捞呀;豆浆做好后,豆渣要不要倒掉,要纠结好一会儿;聚餐什么的,看着...
评分那段岁月 ——读《夹边沟纪事》与《定西孤儿院纪事》 我无法不拿杨显惠的《夹边沟记事》与齐邦媛的《巨流河》作比较。首先对这两本书产生兴趣是由于看了《上课记》的作者王小妮在《读库》上的一篇文章介绍了这两本书。 ...
评分这也是我们 花了大半天的时间把夹边沟记事这本书看完,饶是我自认已经差不多修炼出铁丝心肠,也有好几次感觉很是辛酸,愤怒和感动。 关于58,59,60那几年,小时候听奶奶有提过很少的几次,相邻村庄有几户人家的孩子生生饿死。所幸我爷爷的祖父虽然是大地主,但是生性好赌能...
评分有一种小说,不会给读者带来审美的享受,也不大可能产生阅读的愉悦,但它自有文字内外的深度和力量,让人掩卷不得不深思。《夹边沟记事》就是这样的小说。 一、发现 米兰•昆德拉在《小说的艺术》中说:“自现代一开始,小说就时时刻刻忠诚地伴随着人。‘认识的激情’攫住人...
评分只有没写到的,没有写过头的
评分“新中国”的建立在年代上该怎么界定?49年还是78年?是个问题。
评分我是左派,这是读书和思考之后我的政治立场,但我也知道左派的问题在哪儿——我们注意的是大义,有意或无意地忽略了其中曲折的部分,而代价并不是一句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就能完全抹去的。有问题要面对问题,错了要纠偏,路是对的,也要讲究方式方法,讲道理,也要讲人心。希望我们能记住饥饿和生命换来的教训。
评分几年前老婆的爷爷委托我购买此书,身为右派的他读起来老泪纵横。我一直没能看下去,实在太惨了,知识、文化、文明、人性都是吃饱之后的奢侈品。这次鼓励学生读,自己也读,学生和我都觉得难以置信。再往后也许就没人再信,更没人再记得了。这书的寿命也不知会多长,但愿有更多的人看到。
评分很久以前读过。溺水模式的经典之作。什么叫溺水模式,就是说把你头按在水里1分钟,然后放出来,你能感觉到,有权利呼吸空气是最幸福的享受,比SEX还享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