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伯重,现任香港科技大学讲席教授,曾任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等,并兼任哈佛大学、密执安大学、加州理工学院、加州大学(洛杉矶校区)、伦敦经济学院、法国国家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日本庆应义塾大学等国外著名学府的客座教授,以及国际经济史学会执委会委员以及日本东洋文库荣誉研究员。著有《江南的早期工业化(1550-1850)》、《中国的早期近代经济——1820年代华亭-娄县地区GDP研究》、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the Yangzi Delta,1620-1850等专著。
本书从理论、方法、发展、趋势四个方面,对国际学界热烈讨论中的若干重大理论和方法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主要涉及:对“资本主义萌芽”、“早期工业化”、“过密型增长”理论的分析;对以往中国经济史研究方法的检讨和对海外中国经济史研究方法的评述;以及对该领域新趋势、新视角的分析和探讨。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课程作业】如果放在初版出来后不久去读可能更振聋发聩一些,破除西方中心论、建立新研究范式、引入多样方法、世界角度看中国这些说法目前史学界已经耳熟能详。精华仍是那两篇关于宋代江南经济革命的论文,有助于我们理解理论、避免简单化的思考和理解单纯史学考证的缺陷。关于斯波义信和王国斌书评中方法的总结,譬如“前瞻性研究”与“回顾性研究”,颇有可观之处
评分选文都很精良,不少是名篇(选精,集萃)省得让人一篇篇找了。不过,以前读时未发觉,现在读来第一篇 资本主义萌芽情节 怎么这么像政治文章呀,故而减一星。
评分很好,介绍了很多方法论的东西。作者是研究明清江南经济的,着重介绍了不同于英国工业革命的斯密型增长道路
评分海内外知名的中国经济史学者李伯重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收录其中的论文,分为三大部分。第一块是梳理中国经济史研究学术谱系与学术史的综合性文章,第二块是探讨中国经济史研究理论与方法的文章,第三块是关于江南社会经济史的实证研究文章。在每一部分的文章当中,李先生都能用逻辑清晰和结构分明的文字,阐述自己对于中国经济史研究的独到见解与深入心得。在本书当中,研究方法部分,对于“选精法”和“集萃法”的弊端与谬误的批判,以及实证研究部分,对江南与欧洲社会经济发展的比较研究分析,最能够代表李先生的学术观点和治学精神,让人受益颇深。含金量相当高的一本论文集。
评分选精、集粹,实质就是假设检验不过关,应当拒绝原假设,然而几乎一切实证研究学者都不要脸地接受原假设,所以在方法论上这就是的死穴。从这点出发,只要共享史料,或者去扩展史料,基本没有实证研究能站稳立论,而且容易被挖出学品问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