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次危机

八次危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1951年5月生于北京。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教授,乡村建设中心主任、可持续发展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农村经济与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成员,环保部、商务部、国家林业局、北京市、福建省等省部级政策专家和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副会长。

先后承担多个国家级重大、重点课题,担任国家、省部级多个重点项目首席专家。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证书、农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CCTV年度经济人物奖”、“中国环境大使”称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等省部级以上奖励。

出版者:东方出版社
作者:温铁军
出品人:
页数:300
译者:
出版时间:2013-1-1
价格:55.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06055574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温铁军 
  • 政治经济学 
  • 经济学 
  • 中国 
  • 经济 
  • 新角度看中国经济 
  • 社会学 
  • 历史 
  •  
承接 住宅 自建房 室内改造 装修设计 免费咨询 QQ:624617358 一级注册建筑师 亲自为您回答、经验丰富,价格亲民。无论项目大小,都全力服务。期待合作,欢迎咨询!QQ:624617358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内容简介:

"在人们通常的意识形态中,中国没有发生过经济危机,也不可能发生经济危机,最多只能算是经济波动,而不能算是危机。但作者认为,中国不仅发生过经济危机。而且中国自建国以来的六十年间,已经发生了8次经济危机,而这些危机均与国家工业化阶段性特征有关:在 “城乡”二元对立的基本体制矛盾约束下,工业化、城镇化以及整个体制的改革所产生的制度成本均向“三农”转嫁,因而城市的产业资本就可以实现“软着陆”,原有体制得以维持;而不能直接向农村转嫁的危机,就导致产业资本在城市“硬着陆”,引发政府财税金融、乃至整个经济体制的重大变革。

中国政府已经认识到“三农”问题对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作用,于是在2005年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国家战略,连续增加数万亿投资以吸纳数千万“非农”就业的举措,最后成功地应对了2009年全球经济危机,实现了“软着陆”。

本书的主要观点是:“金融海啸”引发的全球危机,不仅是“金融化泡沫经济”所引起的,也是由“内含高成本上推”机制的西方现代政体在累积了大量的国家负债后产生的,因此中国人应引以为戒,加深对资本主义危机规律及其引发的内部乱像和外部地缘政治法西斯化倾向的认识。只有复兴生态文明,维持乡土社会内部化来应对外部性风险的综合性合作与自治,才是中国免于重蹈负债过高的现代化危机的合理选择。

"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优点是观点鲜明,不藏着掖着,话都是梆梆的,掷地有声。有些细节说明作者具备独立的个人见解,且优于主流喉舌。比如55年苏联归还旅顺,自此,中国摆脱百年租界屈辱史;比如毛时代中国就有过两次大规模引进外资,一次是苏联,一次是美欧日(改革开放x只是副总设计师?);比如抗...  

评分

去年11月就看完此书,一直没来得及写。11月去JHU时,Silver等对温的观点评价很高,但她们只听过他的一个报告,而未读过此书。这本书还是很有分量的,在一个很高的宏观视野上,对中国60年的发展经验进行大手笔的总结,并提炼出了很有些震撼性的理论观点:中国经历了八次经济危机...  

评分

我从未想到,三农的视野会被拓展到如此宽广的地步。“成本转嫁论”与其说是对中国历次经济危机化解路径的解释,不如说是对“三农”问题沉重的历史渊源解析。“三农”不仅通过工农产品剪刀差提供了工业化“原始积累”,还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更数次承担了工业和城镇难以...  

评分

我从未想到,三农的视野会被拓展到如此宽广的地步。“成本转嫁论”与其说是对中国历次经济危机化解路径的解释,不如说是对“三农”问题沉重的历史渊源解析。“三农”不仅通过工农产品剪刀差提供了工业化“原始积累”,还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更数次承担了工业和城镇难以...  

评分

优点是观点鲜明,不藏着掖着,话都是梆梆的,掷地有声。有些细节说明作者具备独立的个人见解,且优于主流喉舌。比如55年苏联归还旅顺,自此,中国摆脱百年租界屈辱史;比如毛时代中国就有过两次大规模引进外资,一次是苏联,一次是美欧日(改革开放x只是副总设计师?);比如抗...  

用户评价

评分

要说是条陈吧,说的都是领导知道的东西;要说是策论呢,这不是煽动城乡矛盾呢么;要说是檄文嘛,也不知是哪个金融党踩了温的尾巴。这种先有观点后有证据的东东,大家还是呵呵呵吧。

评分

第一部分“劳动代资本”、“成本转嫁论”和“经济货币化”观点很正,论证太糙,重经验轻理论,连导论都更偏历史描述而非搭建分析框架;第二部分的会议记录各种爆料,隐约有种东方时评的感觉? http://v.qq.com/cover/7/7zt740avrgy569w.html http://www.ximalaya.com/album/2866642 http://v.ifeng.com/news/finance/201303/a1797553-7200-4799-94eb-98716da40403.shtml http://v.ifeng.com/gongkaike/sjdjiangtang/201308/05190252-447f-436c-bfb6-e862247b04fd.shtml

评分

2014/8/30-9/5读第一遍。分析新中国建国60多年的8次经济危机。书写得太精彩了,去意识形态之后做的客观分析,得出了很多惊人的结论,对未来的投资也有帮助。后续会反复读此书。

评分

2014/8/30-9/5读第一遍。分析新中国建国60多年的8次经济危机。书写得太精彩了,去意识形态之后做的客观分析,得出了很多惊人的结论,对未来的投资也有帮助。后续会反复读此书。

评分

温铁军这部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共和国政治经济史,这部分通过梳理八次经济危机,来提出中国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危机与其相应的解决办法,这些办法显然并不是从历史中找到的,而是对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的反思中把握的。历史永远服务于现实,本书第二部分就是温铁军对于08年金融危机后提出的一系列的探讨和分析,应该说第一部分中以农业化解城市工业化危机作为历史先导,这样很容易制造出某种路径依赖,从而为08年后输入性经济危机提供某种政治政策的借鉴。当然,在本书的第一部分也提出97年之后,中国从资本匮乏性国家已经转向资本剩余性国家,因此如何输出资本和产能就是一个必须思考的国家战略,在国际上,由于受制于美国,所以不妨将资本有条件地转向乡村和西部,当然我们也可以说一带一路与温铁军的建议也有非常直接的关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