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兰德(1905—1982),俄裔美国作家、哲学家。青年时代从苏联流亡美国,以其小说和哲学闻名于世。小说《源泉》(The Fountainhead)1943年出版后立即成为畅销书,并为她赢得了巨大的声誉,至今仍以每年超过10万册的数量再版。1957年《阿特拉斯耸耸肩》(Atlas Shrugged)出版,成为美国历史上仅次于《圣经》的超级畅销书,被誉为对美国影响最大的10本书之一,全球累计销售近亿册。
安·兰德推崇理性,认为人的最高美德便是理性;她不顾传统舆论的偏见,力倡个人主义,认为不能使个人利益得到最大伸张的社会,就不是理想社会。她的客观主义哲学自20世纪50年代起风靡美国,影响了几代美国人,她本人也成为美国青年崇拜的偶像。
安·兰德一生著述百余种,根据她的生平拍摄的纪录片和故事片曾获奥斯卡奖。1982年安·兰德去世,此后美国创立了许多兰德书友会和专门研究安·兰德思想的机构。
《源泉》的主人公洛克是一个诚实而坚强的建筑师,他志在启蒙社会,却在大学毕业前夕被学校开除,他的设计风格被社会视为异端,一度沦落到去采石厂当小工。他深爱的女人也处处和他作对,并与他的夙敌结了婚。最后,他答应无偿为政府设计经济实用房,但他的设计被政府主管部门任意修改,万般无奈之下,他抗起炸药包就把建到一半的楼炸回了砖头瓦砾。在法庭上,他也同样孤军奋战,为自己作为天才的原创行为(911份子大概还没出生呢)自辩:“创造是各己私事,是天赋权利,维护创造也是同等天赋个人的权利。”那个时候著作权、知识产权等概念还未曾为人们所认同。结果罗克被认定为“狂人”,并因此而无罪释放。
一 你永远无法伪装成一个天才,除非你本来就是。 但你仍可以无限接近伟大。 安兰德,这个美国二十世纪的偶像,一个被印在海报、T恤、餐盒上的人,一个俄罗斯人,一个右翼作家,一个哲学家,同时居然还是一个女人。 安兰德怀着非凡的勇气和像火车头一样执拗的力量不顾一切地在...
评分花了三个月时间,终于把《源泉》断断续续地看完。没有在短时间内一下子看完的原因,并不在于书没有可读性,相反,每次看时,总是整个人沉浸其中,而竟舍不得一次看完。 有人说,喜欢一本书,是因为能在书中的主人公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而对于我来说,恰好相反,正是我身上缺...
评分把《源泉》读完,可能是过去两周内做过的最正确的事了。 最开始的目标是一天一百页,但好几次都像三聚氰胺,忍不住超标了。 一次读得太多跟纵欲过度的感觉一样,身心疲惫之下带着一种空虚的甜美。 现在,这边书躺在床的一角,它看上去旧旧的,书脊微弯。我心满意足。 虽然跟任...
评分 评分花了三个月时间,终于把《源泉》断断续续地看完。没有在短时间内一下子看完的原因,并不在于书没有可读性,相反,每次看时,总是整个人沉浸其中,而竟舍不得一次看完。 有人说,喜欢一本书,是因为能在书中的主人公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而对于我来说,恰好相反,正是我身上缺...
“半吊子的精英主义”,同意。安兰德的私货昭昭,以至于甚至不必以私货这个字眼来强调。不过,故事是精彩的,虽然写作技艺并不很高明。自我主义某种程度上也是值得追求的,但放在七十亿人的环球,庸众加自我主义则会是人类的自我毁灭,而这并不等于拥抱(极端的被歪曲的)集体主义。这是安兰德不愿意或者无法解决的。利他主义也绝非安兰德想象的如此极端,不过,人只愿意相信自己相信的东西,不是吗?要我看,还是儒家那一套修身之道天下为公值得推崇。当然,主义的畸形与泛滥更值得警惕。比较欣赏作者没有从别的角度(尤其是精神分析上)尝试去解释或者说成全洛克那种原则的根源,不过这正好也是fountainhead一词多义的精妙。总觉得小说里的复调尽管存在却倾斜严重,而反面角色未免也太令人作呕了。不管怎样,自强不息、正直、善良。
评分现实生活中没有这样的人,兰德塑为我们塑造了一个“超人”,没有弱点,没有恐惧,甚至没有耶稣在十字架前的片刻软弱。而这就是金灿灿的,大写的人类灵魂。洛克与盖尔的游艇对话,拖黑对吉丁的剖白,最后审判中洛克的自我陈述是三篇论文,而里面也有打动心弦的文学时刻。书中高贵严整的精神符合我古典主义的审美,但对魔鬼的塑造(拖黑为何可怕真得慢慢才看出来)同样魅力十·足。你可以说作者某方面是幼稚乃至偏执的,但她却不是疯狂或是丧失理智的。
评分看最后8%的时候处于内心爆哭状态。这段三角关系里,GW受到了最严厉的惩罚。这当然是他咎由自取,也因为他不是个二手货,所以才会爱上那个人。最可怕的是,那个人还回了箭头,造就人生最大的例外。创作者和二手货的斗争贯穿始终,但是这结局太理想了,犹如捅刀,让我更沮丧——世界从来不对有自我意识的创作者友好,在当前不存在托黑这么高杆的反派的情况下,人类的“集体”意识仍然把他们导向了咯咯笑、假慈善和庸俗,以旁人的标准、观点去塑形自己,大多数人也没觉得有什么问题。要想让人类真正做到“自爱”,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啊。
评分洛克这个人物是不可能存在的,尽管钦佩他极端坚持自我主义的勇气和毅力,但完全不依赖他人生存的人,不是社会的人。因而自我主义也就只在意识领域有意义。但是我仍旧很喜欢他,讨厌托黑/盖尔/多米尼克这些拐弯抹角隐藏本意的野心家。洛克的那种纯粹就是理想主义的化身。
评分单从小说上看,盖伊•弗兰肯和多米尼克•弗兰肯的人物塑造是失败的,故事情节也很生硬;单从哲学上看,安•兰德的个人主义缺乏层次和推演,对集体主义的理解也很偏激。但是当这样一种哲学观遇到这样一种载体,它们彼此成全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