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乔伊斯(James Joyce,1882-1941),爱尔兰诗人、作家。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开山鼻祖,其代表作《尤利西斯》、《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芬尼根的守灵夜》和《都柏林人》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前三部作品均入选兰登书屋评选的“20世纪一百本优秀英文小说”。乔伊斯一生颠沛流离,辗转于欧洲各地,靠教授英语和写作糊口,晚年饱受眼疾之痛,几近失明。但他一生坚持文学创作,终成一代巨匠。
戴从容,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博士,复旦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专业博士后,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专攻乔伊斯及西方当代文化研究多年,有专著《乔伊斯小说的形式实验》、《自由之书:〈芬尼根的守灵〉解读》等,并发表相关论文11篇,是国内学界乔伊斯研究的领军人物。《芬尼根的守灵夜》(第一卷)是译者在近10年研究的基础上,耗费8年光阴译成。在这个译本中,除了正文外,还有大量详实的脚注和文间注。注释的重要性不亚于正文,且可以帮助读者认识到《芬尼根的守灵夜》叙述的多元性和开放性。目前,译者正在投入到第二卷和第三卷的翻译中。
《芬尼根的守灵夜》是乔伊斯对当时文学的一次超越,标志着西方后现代文学的新时代。它对当代文学和思想的深远影响奠定了其在文学史上不可动摇的地位。
该书字谜一样的词语经过以德里达为主的解构理论家的阐发,改变了当代文学的阐释方式;该书有如迷狂的叙述,一方面在贝克特那里得到哲学性的发展,一方面在罗伯—格里耶的《观察者》、托马斯•品钦的《万有引力之虹》、巴塞尔姆的《城市生活》等作品中得到了相似的表现。该书迷宫一样的结构早已成为当代众多作品使用的手法,“迷宫”、“百科全书”、“万花筒”这些乔伊斯用以描述《守灵》的词汇常常出现在博尔赫斯、卡尔维诺、罗伯—格里耶等人的作品之中。
在20世纪初期,在几乎没有前人参照的条件下,《芬尼根的守灵夜》却已全面地发展出了60、70年代才开始兴盛的艺术手法。后现代文学理论奠基人伊哈布•哈山更是把《芬尼根的守灵夜》作为建立他的后现代理论的基础,他如此说道:“倘若没有它那神秘的、幻觉式的闪光在每一页中的每一个地方滑过……,后现代作家们就完全可能和他们的前人毫无差别,而不会是今天这个样子。”
很久以前我还年轻滴时候看过台湾一个作家自译的一段,觉得深有赶脚,打算收来看,可是大陆居然木有译本。。很久以后现在,我已经老了,突然看到菲尼根守灵夜大陆译本出了,真是百感交集。。。至于是有哪些感,我就不数了,现在的问题是,不复当年心态的我,到底看不看呢还?……
评分想起了萧乾/文洁若版本与金隄版本的《尤利西斯》的差别:前者读起来顿生对艰苦工作的敬畏;后者的文字却有一种律动感。但人世间已经没有金隄了... 可能一个诗人风格的翻译,将不是那么诚惶诚恐,而带一点主观的取舍,但却也能激荡出新的感悟吧。 全书起始的一段,原文是: r...
评分原文地址:http://www.qh505.com/blog/post/4905.html 山姆是个赝品,一件低级赝品,他的下流首先从食品中爬出来。 ——《第七章》 他任性,能很快打发掉欧洲的肉末扁豆;他下流,“他的下流比所有堕落成那样的人都下流!”但还不够,他是个酒鬼,和那些无可救药得毫无希望的醉...
评分乔伊斯在写完《芬尼根的守灵夜》后,曾举行过一个小型的朗诵会,出席的都是他的一些亲朋好友。他朗诵完一段后问一位朋友的太太印象如何,她很直率地说:“乔伊斯,我觉得这是文学以外的东西。”乔伊斯并没有当面回应,但是过了一会儿,他把他的朋友拉到一边说:“你太太说我朗...
评分好吧 本来想要买万有引力之虹的 亚马逊一直缺货 推荐又有这本 名字不错 买后 就感觉被打脸。 就译后的正文 有点不知所云。 看小字注释后还有点头绪。 那注释也太多了吧 整本书百分之70左右的页面是注释, 一字一注。 叫人怎么阅读,看不过2页就晕了。 我还...
其阅读的难度超越了我的想象。必须要向戴从容女士致敬,翻译此著,实乃巨大功德。小说完全不能以传统的叙述理念去理解。开放性导致结构的消失,语言多义性导致无穷的叙述可能,纷繁的历史与现实错综交杂在一起。这是无法从宏观去理解的小说。也许,只能对每个句子本身的诗意做若有若无的理解,就像对水滴的欣赏。最重要的是,其实,我根本就没有看懂。我只知道这是混合着梦境与呐喊的呢喃之声,是对读者的倾诉,是对历史的倾诉,是对文本的倾诉,是意义的丰富与虚空的倾诉。
评分我能说我泪流满面了吗?放弃了,知识不够,回去重看《尤利西斯》~
评分吃力地读。。
评分“不可译性”
评分其阅读的难度超越了我的想象。必须要向戴从容女士致敬,翻译此著,实乃巨大功德。小说完全不能以传统的叙述理念去理解。开放性导致结构的消失,语言多义性导致无穷的叙述可能,纷繁的历史与现实错综交杂在一起。这是无法从宏观去理解的小说。也许,只能对每个句子本身的诗意做若有若无的理解,就像对水滴的欣赏。最重要的是,其实,我根本就没有看懂。我只知道这是混合着梦境与呐喊的呢喃之声,是对读者的倾诉,是对历史的倾诉,是对文本的倾诉,是意义的丰富与虚空的倾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