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目漱石生于一八六七年,死于一九一六年,是日本近代著名作家在日本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小说《心》由"先生和我"、"父母和我"、及"先生和遗书"三个在形式上各自独立,在内容上又相互联系的部分组成。其中,第三部分的"先生和遗书"是小说的核心部分,可以说前两个部分都是为第三个部分的展开而做的铺垫和伏笔。《心》讲述的是"先生"结识并爱上了房东家的小姐,同时也赢得了房东太太的好感,但却因年少时曾受到叔父的欺诈而对他人时存戒心,迟迟不能表白自己的心意。后来,"先生"的好友K住进了房东家里,也爱上了小姐,直率的K向好友"先生"表白了自己的心事,"先生"在表面上批评K"不求上进",背地里却偷偷地向房东太太提出要和小姐结婚。知道了这一切真相之后的K ,在绝望中自杀了,同时K的死也留给"先生"一生的不安和自责,婚后的"先生"一直无法忘却K ,他的内心无比的寂寞,终于也走上了自杀的道路。
通常情况下,日本的纯文学作品大多是让人读完感觉不舒服的。夏目漱石的《心》也是如此。 不舒服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内容上的灰暗,二是形式上的暧昧。单就这部《心》来说,其形式上的暧昧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首先,小说中的两位主角连名字都没有,分别只是“我”和“先生”...
评分夏天缓慢地过,我平心静气地看夏目漱石的小说,一部接一部地看。 夏目的文字节奏慢,但也不是慢得不可忍受。他的故事架构简单,情节也不惊心动魄,实在算不上引人入胜。但是奇怪的是,一旦读起开头,就无法放下,犹如咬年糕一样,粘乎乎但又很好味,有嚼头。与其说是看故事进...
评分我在25岁以前都不喜欢夏目漱石,觉得他行文平淡,情节有如白开水,也没有让人过目不忘的才气。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唯一印象比较深的一本就是《三四郎》。去年去重读这本,契机在于有人反映此书很基,堪称明治的《跑吧美乐斯》。真正读下来之后,才发现不管学生和先生之间的感情...
评分生活的稳定与差错,于人的信任与怀疑。 “天生的恶人是没有的,大多数的好人,在突然发生什么的时候,会突然变成恶人。” 人心无根本好坏之分,因为一件事就能改变人的性质。正是不确定性,让先生无法接受自己同样为这种「人」,拥有这般「心」的设定,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自我...
「......我一直過著沒有波瀾曲折的單調生活,而內心卻常有這種苦痛的鬥爭。.......」
评分从性格上说,我和日本小说很合拍。平淡又罗嗦的讲一些生活琐事,看似琐碎零散却又逻辑。无趣的小细节,偶尔的小温暖,合上书一回忆才感觉到沉重。有时候我就默默地一个人坐在桌前看,没有很用心地去读,只是意识在跟着流动,然后就觉得心头好像压了一块大石头一般。
评分看完之后心里一直堵得慌,但是又觉得真是写进了心坎里,虽然我的人生在经历过爱人离去后,我未曾有过半点轻生想法,但那是因为他是遗憾离去,我努力活着不仅仅为了孩子也为了代他好好看看世界。 而那种背负愧疚和责难的心里,即使享受着人生的幸福,也依旧会觉得孤独和无助,所以先生最终还是走了,他用了同样的方式,或许当年看到的那一幕他在临死前才会真的遗忘吧,其实折磨他的是自己的心自己的孤独和不能与之的释怀。 可怜了他的妻子,在我看来这是真的可怜。
评分解剖自己 最后看到不堪的人性之恶 活着比死更不易
评分今天早上在地铁上看到两个拿kindle的小伙子,很欣慰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