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秋白(1899-1935),号熊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散文作家,文学评论家。生于江苏常州,19179考入北京俄文专修馆学习。1919年加入了李大钊、张嵩年发起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1935年就义于福建长汀中山公园。临就义之时,他独坐八角亭上,自斟自饮,谈笑自若。酒喝到一半,瞿秋白说:“人之公余,为小快乐;夜间安眠,为大快乐;辞世长逝,为真快乐。”酒喝完,他缓步走出中山公园,手执香烟,神色自若,自己找了块空地面北盘足坐下,回头看了看行刑者说:“此地甚好。”从容就义。瞿秋白的杂文锐利而有才气.俄语水平更是当时数一数二的。他翻译了许多俄语文学、政治著作,是第一个把《国际歌》翻译成中文的人。瞿秋白与鲁迅有着很深的交往。瞿秋自被捕后鲁迅曾想方设法委托人营救。瞿就义后,鲁迅叹息良久,说过“瞿若不死,译这种书(指《死魂灵》)是极相宜的,即此一端,即是判杀人者为罪大恶极”,并带病编校了瞿的遗著《海上述林》。另著有《赤都心史》、《饿乡纪程》等。
多年前,当我还不曾涉足共和国史研究的时候,就读到过历史学家周一良写的一份很简单的自传。周先生的自传用了一个在我看来十分贴切的标题:“毕竟是书生”。 自传出来后,引起了不少人的批评。批评者大都不喜欢周先生用的这个标题,认为周这是把自己当年加入“梁效”写作组...
评分建国后的家庭,但凡家中有书柜的,必有领袖文集。没有有德国的大胡子,也有俄国的小个子,当然最最少不了中国的大瘊子。六十年来一甲子,去年烟花特别多。收拾书柜,当年的“红宝书”仍在,只是常年少人摩挲,竟郁闷得微微泛黄,有如尿渍。而新华书店照卖“红宝书”,翻开...
评分瞿秋白,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一个听上去十分陌生的名字,即便是在电影《秋之白华》热播之后。对瞿秋白的最初印象,也是薄雾淡淡,一本残旧发黄的《瞿秋白文集》,一张漫卷书生,帅气逼人的历史照便是全部。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当他已决定了“舍生...
评分对于这本书,三十岁之前的人读到的是激情,三十岁之后的人读到的是反省。 在格瓦拉成为激情符号的年代,你读格瓦拉,我读瞿秋白。 他有格瓦拉一样坚正的革命操守,又有大知识分子悲悯的人文反思。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素质”,是学徒出身的向忠发、会变戏法的顾顺章永远没...
评分瞿秋白,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一个听上去十分陌生的名字,即便是在电影《秋之白华》热播之后。对瞿秋白的最初印象,也是薄雾淡淡,一本残旧发黄的《瞿秋白文集》,一张漫卷书生,帅气逼人的历史照便是全部。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当他已决定了“舍生...
《多余的话》还行,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其他的什么乱弹、散论啥的,就算了吧,那才是真正的“多余的话”。发现几个版本的目录都一样,可能据的是同一底本,编者应该说明据什么本子,否则那些注释到底算是谁的意见?
评分一个只想当普通人的文人,却在历史的浪潮下卷入风云诡谲的政治运动,只可惜生错了时代吧
评分唏嘘不已。历史云波鬼谲,无论是谁,被卷入其中都难以脱身。恰好这又是一位善良调和派的文人,求知与好奇让他前进,性情却让他进退两难。
评分重读。无比悲剧。
评分多余的话很好,余下部分是鸡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