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董桥 散文 随笔 收藏 故事 香港 散文随笔 人文
发表于2025-04-02
故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这是香港散文大家董桥的最新作品,收入文章全是他近两三年来的新作。书中讲的都是他在古董文玩集藏中经历的故事,底子是沉郁的中国历史文化,穿插的是一段段或隐或现或远或近的情感。每个故事配一幅他收藏的古董彩图,故事因此多了几分颜色的铺陈。
散文可不可以虚构?
作者说:我写散文常常希望可以像小说家写小说那样遨游在虚构的时空里操控虚构的哀乐,可惜我终究硬不起这颗心肠。为了照顾我笔下的人与事的隐与私,我顶多只能以虚笔烘托实情,以实笔敷设虚境。
董桥已经六十五了,所经历过的风雨路途,不论是伦敦古董店里的偶遇,或是香港斜坡路上的惜别,心思缕缕,都成如梦般的沧桑。他说,活了这许多春秋的老头了,邂逅的人和事说不上多也说不上不多,闲时回想恍如一出出的戏,有的缤纷,有的苍凉,更多的是幕启幕落之间的那一阵微茫。毕竟跟文字结了四十几年的深缘,书斋里一盒一盒的旧信件旧日志旧笔记藏着太多的人和太多的事,抗拒抚今,情愿追昔,寻寻觅觅总会寻出一番前尘,半帘梦影, 有些可以写得细致,有些不便依帖描红,比较稳练的做法往往是背临碑字似的摹绘淼茫的输廓留住无尽的念想,为流逝的岁月,为往昔的际会。
所以,董桥这本最新的《故事》,既是他在搜集古董文玩路程中念旧怀古的思念,也是他另一种人生情感的回忆录,因此比起以往的文字,《故事》更加深沉、内敛,更堪品味。
董桥,一九四二年生,福建省晋江县人。一九六四年毕业于台湾台南省立成功大学外国语文学系一九七五年在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做研究。一九七○年任香港美国新闻处“今日世界”丛书部编辑,编译美国出版之各科书籍。一九七三年在伦敦英国广播电台中文部从事新闻广播及时事评论,并编制英国文学、文化和科技史节目。一九七九年返香港任职美国国际交流总署,翌年出任《明报月刊》总编辑。一九八七年出任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组主任,半年后转任《读者文摘》中文版总编辑。一九八八年任香港《明报》总编辑至九五年夏季退休。现任香港公开大学中国语文顾问。撰写文化思想评论及文学散文多年,在港台两地出版之文集计有《这一代的事》、《跟中国的梦赛跑》、《辩证法的黄昏》、《另外一种心情》、《双城杂笔》及翻译书籍多种。北京、杭州、广东、四川各出文选数种。
也许我还太年轻
评分三里五里,长亭短亭。旧时风物,名士风流。
评分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That is why exessive meanness is sure to lead to great expense; too much store is sure to end in immense loss.
评分董先生的文笔真是好的没挑儿~
评分很有意思的小文章,不过有时候感觉那些文字是故意堆出来的
时间具单向性与不可逆性。因此恋旧给我以感伤,因为旧时就如黄河水一去不复还。 人赤条条的来,赤条条的去,不会带走世间所有。所以墓室中的那些陪葬品也只能被黄土掩埋。到最后,只有人留下的、偶然保存下来的那些物品,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故事》就是这样一本书:董桥将...
评分“张坑”是说清末张之洞开采的砚石坑,假托隆年间曹雪芹的砚,其伪可知。 包浆又称宝浆,岁数老的古器物人手长年摩挲,表层慢慢流露凝厚的光熠,像贴身佩带的古玉器化出了一层岁月的薄膜,轻轻抹一抹,沉实润亮的旧气乍然浮现,好古之人讲究这番古意。 袁世凯二公子袁寒云是...
评分上周日去图书馆,一时找不见可借的书,猛的看见《故事》,抽下来看那些插图,心小小受了一下扣击的是那幅“元代张成款剔犀云纹圆盒”,那是再现代不过的图案了,因它来自古代,势必永久现代下去。文中有这样两段: “王世襄先生说元代末年张成做的剔犀云纹圆盒最珍贵,盒盖盒...
评分 评分入夜闲翻书,随手拿过的是一本董桥的《故事》,忘了什么时候买的,总有一段时间了吧?没得时间看,所谓读书如抽丝。还记得是在豆瓣上看到对董桥的评论,遂被勾起一读的愿望,在当当和卓越上看来挑去,先只买了这一本。 书的装浈十分清雅,我就喜欢这样细腻的纸张,抚摩...
故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