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曹聚仁 上海 历史 文化 老上海 怀旧 散文 老上海 中国 随笔
发表于2024-11-22
上海春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曹聚仁于上世纪20年代初在上海开始了他的教书、著述、办杂志、做记者的生涯,前后在上海生活了二十多个年头。他不仅对上海有着特殊的感情,而且一直以外乡人和原居民的双重视角,来深入探究这个城市。有感于海外对上海的隔膜和误读,曹聚仁于上世纪60年代初,在香港的《循环日报》上开写专栏,署名“土老儿”,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翔实的史料,向海外读者介绍上海的历史沿革,尤着力于书写近现代以来的上海。其中对新旧上海的观照,着墨甚多,引人感慨。这些手稿和剪报经过作者家属的汇集、整理和学者的校订,续集出版为此《上海春秋》。内分开埠、四郊、洋场杂话、人物、报刊旧话、寺庙、名园、海上剧话、游乐场等十四辑,举凡上海的古往今来、沧桑巨变、风云人物、民情风俗、异景奇观、掌故轶事,皆有展示,不失为“精彩的上海地方史志随笔集”。作者游弋于浩繁史料与文献之间,又往返于历史与现实之间,论者评为“极有裨于上海史料,同时又是极有兴味的小品文字”。
曹聚仁(1900-1972)生于浙江浦江(今属兰溪市)。中国现代作家、学者、记者。第一师范学校1921年毕业于浙江省立一师,同年到上海;在民国女子工艺学校任教,并为《国民日报·觉悟》撰稿。1922年记录章太炎的讲演稿《国学概论》在《觉悟》发表,引起社会注意。
1932年主编《涛声》半月刊。1934年协助陈望道编辑《太白》。次年与徐懋庸创办《芒种》。
抗战爆发后,任中央通讯社战地特派员,采访淞沪战役、台尔庄战役,后活跃在东南各战区。1941年至1943年在赣南主持《正气日报》。1945年回上海在大学任教,并任《前线日报》编辑。
1950年移居香港,为《星岛日报》专栏撰稿,后改任新加坡《南洋商报》驻港特约记者。1956年后先后辑有《北行小语》、《北行二语》、《北行三语》等文集。1959年任香港《循环日报》主笔,后继任《正午报》主笔。晚年著有《听涛室随笔》,于1970年在香港《晶报》连载,后更名为《国学十二讲》在香港出版,1986年北京三联书店出了增订本,改名为《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后病逝于澳门。
可作为冷知识了解,然而可读性实在太差。满怀期待开始,读到第三章已兴趣索然了。五四运动史里形容他是左翼作家
评分闲着也是闲着 不过说得不太有趣
评分有点过时,很多地方都没了,路名也都更新了。看看了解一些上海的旧事吧。
评分闲着也是闲着 不过说得不太有趣
评分读于2012年春,记者手笔,虽然偏爱民国掌故,但对这本实在爱不起来。四星给装帧,当年的三联社何其厚道。
曹的晚年是不太幸福的,但作为记者来说在贫困中尤其是在香港当年的文人吃不好饿不死的时期,写上海的往事又没有现在的互联网络查询资料.真工夫写下一本上海春秋.一点也不含糊的文史书籍. 现在看都是珍贵的史料了. 有些地方写得很细致正是这本书才在今天看来是第一手的资料了. ...
评分在我的印象中,曹聚仁是一个“时代的观看者”。历史总是给予某些人以良好的位置,让他们能够目睹远较他人为多的面相与片断。这个人或许是记者,或许是官员,或许是热心交际的名人。可气的是,有些人独占了这份天赋,却只管闭目养气,打死他也不说,说也是吞吞吐吐,别别扭...
评分曹的晚年是不太幸福的,但作为记者来说在贫困中尤其是在香港当年的文人吃不好饿不死的时期,写上海的往事又没有现在的互联网络查询资料.真工夫写下一本上海春秋.一点也不含糊的文史书籍. 现在看都是珍贵的史料了. 有些地方写得很细致正是这本书才在今天看来是第一手的资料了. ...
评分在我的印象中,曹聚仁是一个“时代的观看者”。历史总是给予某些人以良好的位置,让他们能够目睹远较他人为多的面相与片断。这个人或许是记者,或许是官员,或许是热心交际的名人。可气的是,有些人独占了这份天赋,却只管闭目养气,打死他也不说,说也是吞吞吐吐,别别扭...
评分曹的晚年是不太幸福的,但作为记者来说在贫困中尤其是在香港当年的文人吃不好饿不死的时期,写上海的往事又没有现在的互联网络查询资料.真工夫写下一本上海春秋.一点也不含糊的文史书籍. 现在看都是珍贵的史料了. 有些地方写得很细致正是这本书才在今天看来是第一手的资料了. ...
上海春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