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友兰追问人生》内容简介:45篇文章,四大主题,囊括了人生的诸多方面。从人生真相、境界一直到道德修养以及对人生的漫谈,无不有大道至理渗透到字里行间。他谈才命、谈心性、谈功利、谈道德,博古通今,真知灼见。他谈情、谈性、谈灵魂与肉体、谈欲与好,篇幅不长,却句句点醒人生。他认为圣人不是无情,而是有情而不为情所累。
他道中庸、调情理、行忠恕、为无为、存诚敬 ,借古论今,直逼现世人生。
他谈自然、论风流、谈处事方法,世间事了然于胸,高屋建瓴、明心见性。
作为无人可以比肩的一代大家,世人公认的一大哲学高峰,他的思想体系、他的人生理念,他的“境界”学说,穿透岁月的阻隔,不需任何炒作,而自有无数人追随、仰止。书中辑录的文章,是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永久经典之作。主要来自冯友兰先生的“贞元六书”(即《新理学》《新世训》《新事论》《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篇篇值得反复阅读回味。文章恰好体现了他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的人生座右铭。
书后附录了15条人生箴言,是冯友兰关于人生哲理的精华,值得品味、值得收藏。
读《冯友兰追问人生》,让我想起王国维的名句“有境界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冯友兰就是这样一位有境界有高格有名句的人。之所以这么定义他,不仅是因为他无人可以比肩的哲学大家的身份,更有做为普通阅读者对他自成一格的平民式哲学叙述的充分肯定与接受。 总以为一旦把人生...
评分最早知道冯友兰先生,是因为他的哲学。还在喜欢无事寻愁觅恨的年龄时,就不知为何原因去买了他的《中国哲学史新编》,厚厚的三大本放在宿舍的床头,蔚为壮观,还经常象模象样的捧在手里翻翻,一副醉心于学的样子,从而在众人惊异的眼光中得到一种傻乎乎的优越感。现在想来,那...
评分最早知道冯友兰先生,是因为他的哲学。还在喜欢无事寻愁觅恨的年龄时,就不知为何原因去买了他的《中国哲学史新编》,厚厚的三大本放在宿舍的床头,蔚为壮观,还经常象模象样的捧在手里翻翻,一副醉心于学的样子,从而在众人惊异的眼光中得到一种傻乎乎的优越感。现在想来,那...
评分第一次读冯友兰的文字。治学严谨的大学问家形象跃然于纸,扣词扣字跟你讲道理。 比如《论悲观》这一章:人生的意义这类问题一出现,就会让无数敏感青年迷惑、踌躇,感到空虚和悲观,老师觉得对于一个字或者词,意义等于解释。若是对于一件事,意义等同于目的。比如修青藏铁路有...
评分冯友兰先生生于1895年,1990年离世。在近百年的人生中,他历经了晚清、民国、抗战时期、新中国,丰富的人生阅历让他对人生的思索更加的清晰和深入。读冯先生讲哲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今天的阅读大多都是不求甚解的白话阅读,但是冯先生的文字就像他的治学,是一板一...
说实话,冯友兰的造诣完全比不上国外的哲学大师,他的论述很累赘,浅陋,学术上也算不得有什么创新。
评分人,总归是要有把自己当人看的一股劲儿,然后问心无愧就好
评分人,总归是要有把自己当人看的一股劲儿,然后问心无愧就好
评分可学可究可传颂的哲学人生类书籍,对哲学基础有一定考验,非常值得细读。但是文章中的通假字看的太难受了,因为是哲学书而非文学,读起来太难受了,影响阅读体验。
评分-_-人生,活着便好,能及时行乐更好。活着没有你想象得那么艰辛,亦没有你幻想中的那般美好。人生中有许多问题,任由你穷极一生,亦难得出一个所以然。所以何必追问,何苦质疑。你自当经历生离,亦当经历死别。人之生,是为了去赴死。人活着,是为了不枉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