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芬·茨威格,奥地利著名文学家、人物传记作家,以文字华丽、思想性见长,其作品在我国拥有较多的读者。作家本人因不满30年代末和40年代初法西斯势力横行,于1942年自杀。
茨威格除了在文学上的成就,其人物传记也独树一帜,具有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颂扬人类伟大的精神魅力,文字优美流畅,思想性和欣赏性兼备。
《与魔鬼作斗争:荷尔德林、克莱斯特、尼采》是著名作家茨威格为诗人荷尔德林、作家克莱斯特和哲学家尼采所作的传记,讲述了这三位有精神病倾向的大师的生活历程,紧密结合他们的创作生涯,深入他们的作品,探索大师复杂的心灵与超越常人的精神容量,展现了他们独特的人生形态,深刻地揭示了人类心灵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1.荷尔德林 也许上帝降落了多种语言 每种各有自己的命运 降落在你身体里的音乐 是永恒激昂之下的哀愁河水 忽略其他的声音吧。只倾听你自己 一切早已有答案 血肉之躯书写的生命节奏 你必须写成它 即使劲风将它的音符吹落 我们的母亲未能从满地落叶中识别 承载你破碎灵魂的一片 ...
评分不得不说,茨威格的这本传记极迷人而又难忘,他作为一个优秀的作家,同时也是一个出色的“人性观察家”,不动声色地提示出了一种“人性类型学”,在“中魔之人”荷尔德林、克莱斯特、尼采这三位后面我们完全可以加上这样一些名字:兰波、梵高、福柯•••••...
评分荷尔德林那一篇看得想哭,他狂热,敏感,固执,不顾一切,他是理想主义的空想家,他不懂节制,可他的诗却永远轻盈自由,你能想象“一棵被闪电击中、直到根部都烧焦了的大树的未被触及的最高枝丫还能继续长时间地开花”吗。理智崩碎,却出奇地保留下了神性的诗意,而诗性的深层...
评分如果一个人的时代还没有来临,那可能他/她的时代永远都不会来了。这就是我看完《与魔鬼搏斗》之后的感觉。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这三与魔鬼搏斗的人所取得的成就,都似乎与天才、天赋、神的意志、顿悟等有关,而不是与后天的积累有关。这好像是一种宿命论,未免会给人“既然所有的...
评分两年后看了另两篇,以为已经不会哭了,还哭,咋办。一面嫌他写得太热烈太磅礴太“文采斐然”,生怕被大段大段的形容和比喻骗了,忍不住怀疑他把心灵的宝贵和危险都提高到如此程度的可靠性(精神分析解读的第二个模式),却又不得不哭,感觉在小心又热忱地,甚至不是以赞美而是带着对殉道者的虔敬的痛苦,靠近他们。(两年前:“看茨威格写尼采方知歌德的伟大”hhhhhh)
评分茨威格的传记比小说写得好太多了
评分茨威格带领我们这些精神病人游览三位神经病人(荷尔德林、克莱斯特、尼采)的内心世界。
评分离群索居者的一代心史 打倒土豪歌德
评分1.茨威格在此指稱的“魔鬼性”大抵等於”酒神精神“。但將這一切說成”魔鬼性“?未免也太小瞧天才了。”高貴的,痛苦著的心靈“,必然是自願,自發追求痛苦,激情與無限。否則只是軟弱的奴隸遑論高貴。卡夫卡:”如果没有这些可怕的不眠之夜,我根本不会写作。”都是相同的,“天才”無選擇權的接受“魔鬼性”,但其與“魔鬼性”之間絕非鬥爭關係,他們在“魔鬼性”支配下已自認是“魔鬼之子”在狂熱中交出自我作為偉大激情和天才的獻祭。2.”他們與時代毫無聯繫,不被同時代人所理解“,恰恰相反只有他們是時代之子,其他人生活在時代之後,他們靠攝取前一個時代的精神存活,他們”反前衛“”反先進“”反天才“,都是反對當下而已。3.比《Sternstunden der Menschheit》好多了。茨威格太煽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