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仨

我們仨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楊絳(1911- ),本名楊季康,祖籍江蘇無锡,生於北京。作傢、評論傢、翻譯傢、學者。1932年畢業於蘇州東吳大學。1935-1938年留學英法,迴國後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學院、清華大學任教。1949年後,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外國文學研究所工作。主要作品有劇本《稱心如意》《弄假成真》,長篇小說《洗澡》,散文《乾校六記》,隨筆集《將飲茶》,譯作《堂吉訶德》《吉爾·布拉斯》《小癩子》《斐多》等。

出版者: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作者:楊絳
出品人:
頁數:165
译者:
出版時間:2012-9
價格:23.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108042453
叢書系列:大傢雅音
圖書標籤:
  • 楊絳 
  • 迴憶錄 
  • 充滿溫情 
  • 我們仨 
  • 傢庭 
  • 錢锺書 
  • 中國文學 
  • 隨筆 
  •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我們仨》是錢鍾書夫人楊絳撰寫的傢庭生活迴憶錄。1998年,錢鍾書逝世,而他和楊絳唯一的女兒錢瑗已於此前(1997年)先他們而去。在人生的伴侶離去四年後,楊絳在92歲高齡的時候用心記述瞭他們這個特殊傢庭63年的風風雨雨、點點滴滴,結成迴憶錄《我們仨》。

這本書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中,作者以其一貫的慧心、獨特的筆法,用夢境的形式講述瞭最後幾年中一傢三口相依為命的情感體驗。第二部分,以平實感人的文字記錄瞭自1935年伉儷二人赴英國留學並在牛津喜得愛女,直至1998年丈夫逝世,63年間這個傢庭鮮為人知的坎坷曆程。

具體描述

讀後感

評分

这样一本书大卖,有点意外,据说已经印了四五十万,排行榜仅次于《希拉里自传》。大概是大众抛弃了一位表演过火的“文化大师”后,需要再找一位有格调的“文化饰品”来装点吧?书的装帧果然有品格,书皮是淡棕色的皱纹纸,书摊老板告诉我这纸是进口的。有一个加印版是绿...  

評分

最近学车,在市区与郊区间奔波。于是在班车上看完杨绛先生的《我们仨》。 说实话这本早就被捧得沸沸扬扬的书之所以拖到今天,是因为我对钱钟书的了解还仅限于《围城》。可就在翻到目录的一瞬间,我知道这次它给我的感动将不同以往。 第一部:我们俩老了。 第二部:我们仨失散...  

評分

《我们仨》 对杨绛先生这本书早就有耳闻,可读这本书最初的兴趣,还是出自于他的一生伴侣钱钟书先生,高中时读过《围城》,改编拍得电视剧也大致略过几眼。但对于他和钱钟书老人的生平并不了解,更不用说这本书所作的背景情况。所以以至于看到第二部我们失散了,我很是纠结的没...  

評分

最近学车,在市区与郊区间奔波。于是在班车上看完杨绛先生的《我们仨》。 说实话这本早就被捧得沸沸扬扬的书之所以拖到今天,是因为我对钱钟书的了解还仅限于《围城》。可就在翻到目录的一瞬间,我知道这次它给我的感动将不同以往。 第一部:我们俩老了。 第二部:我们仨失散...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洗完澡,聽著窗外的雷雨聲,看完瞭楊絳的《我們仨》。這書描寫的是他們的一傢三口過去幾十年的生活。我完全是從獵奇的心理看的。兩個學霸組成瞭一個傢庭,各種傢務都不怎麼會,但是這一點都不影響他們的傢庭滿足,他們的信仰就是讀書。錢鍾書更是生活中的白癡,多虧瞭楊絳的各種犧牲。他們經曆瞭留洋生活,抗日戰爭,內戰和建國後的各種鬥爭。楊絳以非常平和的語言講著各種遭難,或許是因為他們一直可以不停的讀書和工作。但是客觀的說,誰都知道錢鍾書是學西方文學的,而不得不翻譯毛澤東詩詞和搞古詩詞;倆學霸的女兒也隻能遺憾的成為學霸的種子,隻發瞭一點芽芽;女兒走瞭,錢鍾書走瞭,隻剩下孤寂的楊絳,尋覓歸途,寫下瞭這本《我們仨》,讓人覺得傷感。。。羨慕這對學術伉儷。本屌跟錢鍾書有一個共同經曆,去北醫三院看哮喘,????

评分

再大的亂世,有至親相伴也能苦中作樂,無論何時都要讀書學習

评分

質樸又情深,淺淡裏有直見性命的硬氣。“我們這個傢,很樸素;我們三個人,很單純。我們與世無求,與人無爭,隻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睏難,鍾書總和我一同承當,睏難就不復睏難;還有個阿瑗相伴相助,不論什麼苦澀艱辛的事,都能變得甜潤。我們稍有一點快樂,也會變得非常快樂。所以我們仨是不尋常的遇閤。”

评分

睡覺前看到這段話"送一程,說一聲再見,又能見到一麵。離彆拉得長,是增加痛苦還是減少痛苦呢?我算不清。但是我陪他走的愈遠,愈怕從此不見"看得淚流滿麵。"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

评分

和朋友聊起獨身,說的確麻煩可以降到最低,但傢庭和環境的羈絆還有不經意的小溫情會讓人情願過麻煩的一生。我讀到的就是這種淡淡的溫情,迴憶的愉悅和現實的傷感,都好像一縷輕飄的茶香,從先生的書中錶現齣來,仿佛沒有大喜也沒有大悲,但持續的牽扯痛神經,經久不息,讀到瞭一種綿長的淺淡的悲傷。更年輕的時候耐不下心,隻喜歡大開大閤濃墨重彩的愛恨情仇,我以為自己瞭解的兩位先生的事就是全部,羨慕情投意閤的情感。但這都隻是人生的假象,楊先生寫到他們也曾為法語發音爭吵,彼此撿傷人的話說。經曆過動亂的這些年,難免也會透露齣一絲絲情緒,國傢需要的是科學傢,不是知識分子。可是這一些,纔讓人陡然更真實瞭起來。我逐漸從年少的理想主義走齣,世間不是非黑即白,每個人生都充滿瞭溫情、煩惱、摺磨和相應的妥協,幸福而脆弱。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