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德侯 1942年12月7日出生于慕尼黑。
1961-1969年在科隆、波恩、巴黎、台北、海德堡等地学习东亚艺术、欧洲艺术、汉学、日本学。
1969年以《清代的篆书》论文获海德堡大学东亚艺术史博士,随后至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哈佛大学修学。
1975-1976年供职于柏林国立博物馆、东亚艺术博物馆,1976年在科隆大学任教授,同年执教于海德堡大学东亚艺术史系,任系主任兼艺术史研究所所长,1978年任哲学历史学院院长。
雷德侯还是德国东方学会会长、柏林学术院院士、德意志考古研究所通讯员、海德堡学术院院士、英国学术院通讯院士。曾任剑桥、芝加哥、台湾大学客座教授或特约研究员。
其主持的展览有紫禁城的珍宝、兵马俑大军,日本与欧洲,中国明清绘画等。著《米蒂与中国书法的古典传统》、《兰与石——柏林东亚艺术博物馆藏中国书画》,《万物》于2002年获列文森图书奖。
2005年9月7日,雷德侯因对亚洲艺术史的贡献荣获巴尔赞奖。
作者从多个方面,既依照历史的线索、技术发展的过程,也依照艺术的门类、材质工艺的区别,深入到中国文化与审美观念的层次,分析了中国的艺术与工艺,揭示出中国艺术史中最为独特、最为深厚的层面。作者说明了中国的艺术家不似他们的西方同行,不寻求忠实的再现自然物象,而是探索代替模仿的方式,直接地创造出成千上万甚至无限的艺术品。他也为读者指出,模件的思想如何贯通了中国人官本位的文化、中国宗教以及关于个人自由的思想。
本书将带领读者在中国艺术与文化之中做一次深刻的旅行,揭示了中国艺术家是在一个多么复杂的体系之中,生产出成批的艺术品。这个体系深深植根于中国之思想观念——宇宙是由万物所构成。
有人说国内艺术史、考古学研究仍然是基于某一地点出现的实物,做描述和类型学的分析,而国外基于前者的报告进行进一步的理论探讨。当然这一等级制度并不绝对,而且也不能认为前者的工作不如后者重要。这本书算是后者,通篇读下来似乎没有新的知识点,但是把极其广泛的东西串联...
评分在一个特别的圣诞节,德国男孩雷德侯(Lothar Ledderose,1942- )得到一份特别的圣诞礼物,那是一组中国风景的拼图。不像其他的拼图游戏,此中的图板没有弯曲的边缘线或者相互关联的外形,相反,它们全都是简单的长方形,每一片都没有固定的位置,山峰能够放进风景的中间或...
评分正在看,但感触很深,作者从旁观的角度看待中国文化很特别,也是大多数人没想到的。 我看的初衷是想粗浅而又范围的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属于想接触皮毛而又不可能深层次研究的一种自我陶醉和自我膨胀的虚荣目的。 在地坛书市上看见了,略一翻之下买回家。可仔细一看,操。是外国...
评分行之愈近,则窥之难全;处之愈深,则迷惘难断。我们往往司空见惯的事情,却又经常略有不闻,唯彻悟后方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通常换个视角,乃是一处新天地。 《萬物》全名《萬物——中国艺术中的模件化和规模化生产》,是为德国学者雷德侯(Lothar Ledderos...
评分一天时间翻完了 排版插图都很赞 特别是用西方思维和表达方式来看中国传统 能解释清楚很多我国文化里暧昧不清的东西 最后的跋总结的特别好 重要的是学习这种方法论 具体细节案例倒是其次的 作者能找到模数化这样一个把中国文化串起来的点功力深厚
翻译太生硬了,内容很学术化,读了一点读不下去了
评分最后两章略弱。273页郑燮的三枚印章并不相同,第二枚为“郑燮”,一三为“郑板桥”。
评分既是模件化生产,又不是机械复制,中国艺术就是这么奇特而浑然一体
评分鸣谢中对“模件”一词的使用做了明确说明,不仅仅是针对工艺而言,而是功能上的,但后者并未得到彰显。地狱的官府风貌【地狱诸冥王、陆信忠画坊、数套与一套画作之比较、《十王经》、早期地狱图、模件化的图像志、地狱的官僚机构】
评分请问各位豆友,除了这本书,国内有相关的研究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