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枫,1956年出生于重庆。1993年起,任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比较文化研究所兼任教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客座教授、香港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学术总监、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荣誉研究员。现为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比较宗教研究所所长。主要学术著作有:《拯救与逍遥》、《沉重的肉身》,随笔集《我们这一代人的怕与爱》等。
作者通过《蒲宁的“故园”》 、《我们这一代人的怕和爱、《苦难记忆》、《柏林墙的碎片》、《“四五”一代的知识社会学思考札记》、《当代中国文学的景观转换》、《 流亡话语与意识形态》、《国家伦理资源的亏空》等数十篇文章,传达了一种“现代中国的前辈学人们想了些什么、为什么这样想;西方现代的思想者们想了些什么、为什么那样想……想来想去,不过想的是,“我们”自己该做些什么、如何想”的思考。
这本书是刘小枫1996年版随笔集《我们这一代人的怕与爱》的增订版,加入了《“四五”一代的知识社会学思考札记》、《当代中国文学的景观转换》、《流亡话语与意识形态》、《国家伦理资源的亏空》等数篇新文章。
本文的目的仅在于通过两个小例子,指出刘小枫《记恋冬妮娅》这篇美文建立在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相关情节的有意歪曲之上(对于保尔这个优秀的革命者的形象的歪曲)。至于这种歪曲是否属于“创造性误读”,是否影响所谓“偶在个体的爱欲”与“革命”之间的冲突这个结论,...
评分 评分拣尽寒枝 喜欢这个名字。象一幅清清冷冷的画,是一种深邃无边的意境。 可惜看不太懂里面的文章,或者是现在的心境还不够平和可以去看他的文章。 就这个名字,已经让我安静了许多。 在博客搬家的时候,一篇篇重拾过往的文章,就象重拾起一片片的记忆,拣尽寒枝。 “把无限放在...
评分一直都喜欢读刘小枫的作品,似乎总能从他的思想寻出一些契合自己的独特来。 早年读他的《走向十字架的真》一书,便横遭震颤,那时的我正对基督神学有着懵懂的情思。刘小枫的这本书恰是一把很好的钥匙,帮我打开了一道通往神学思想的大门。 在我眼里,刘小枫既是神学家更是一...
评分一个在 文革的极端的岁月成长的孩子,还是能够保持 对于美对于 文学等的追求。 不过这些回忆反思文字,还是很深重,不是像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那样刻意只是记录 温情的记忆。 在那个时代,旧俄的小说的 人文关怀,或许也引导他后来皈依宗教。 舍斯托夫 后来成为他偏...
比我想像的文学多了。
评分对这一代人来说,重要的是能自由地唱出关于我自己而非阶级总体,关于我个人的肉身存在而非历史规律的观念存在的歌。语词的选择和配置,在此把个体的肉身偶在从历史理性的囚禁中搀扶回自身的亲在。
评分刘小枫是当代中国少有的思想者。以哲学的形式表达神学,却无意间形成其在文学版图中的异质景观。在身体写作已成时尚的今天,刘氏坚持用心灵诉求来打动和牵动读者,直抵真理的边缘。他的书对读者的智商高低、体悟深浅和灵魂的纯洁与否构成重大考验,以至常使人有“被冒犯感”与“被粉刷感”。我承认,由于年龄遭际和心境的不同,我非但辨认不清“这一代”是谁,更加无法理解是怎样的一种“怕与爱”,但读完此书,仍有一种强烈饱满的的精神震撼。顺便说一句,刘对基耶斯洛夫斯基电影的理解,远在专业影评人之上,不妨一看。
评分呵~那时候有梦,关于文学,诗酒爱情。一代人的怕和爱,重与轻。如今和谁深夜饮酒,杯子碰到一起,碎的是谁的声音。
评分我的启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