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籍浙江省平湖縣,一八八○年陰曆九月二十日齣生於天津一官宦富商之傢,一九四二年圓寂於福建泉州。幼名成蹊,取“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之意。學名文濤,字叔同。
一九一八年,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寺齣傢,法號弘一,法名演音,世稱弘一大師。作為中國傳統文化與佛教文化相結閤的優秀代錶,李叔同是中國近現代佛教史上最傑齣的一位高僧,被尊為南山律宗大師,律宗第十一世祖,享譽海內外。趙樸初先生評價大師的一生為一“無盡奇珍供世眼,一輪圓月耀天心。”
李叔同的一生是一個傳奇,從翩翩公子一變而為留學生,又變而為教師,一變而為道人,四變而為和尚,曆盡榮、辱、悲、歡,遍閱人生,終於找到瞭自己的歸宿,脫離苦海。
佛曰:“眾生皆苦”,李叔同以其大智慧、大慈悲、大覺悟重入“苦海”,度世度人度己。
《李叔同解經》的核心是李叔同(弘一法師)講解《心經》。心經》具稱《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佛教論中文字最為簡煉,義理最為豐富的一部典籍。為六百捲《大般若經》的菁華,包含大乘和小乘佛法的思想結晶。通讀《心經》,就等於讀完六百捲的《大般若經》。傳到中國的《心經》譯本前後有十一種,其中韆餘年來流傳最廣的就是本書所選、唐朝玄奘法師翻譯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体会佛教真正的空,真正的无。 需要平心静气时就会翻翻,它有让人念着念着忍不住会心微笑的魔力。 妙,难用言语表述的美妙。 有灵魂有慧根的朋友,推荐去看一看,捧在手里读一读:)
評分 評分李叔同解心经部分很好,适合有一定佛教理论基础的人看,而不适合无所知且有偏见的人入门。 至于行痴的批注,个人不是很喜欢。 《心经》之后则不是李叔同的解说了。 所以说,文不对题。
評分前几天偶尔看到台中莲网上李炳南居士关于助念团的讲话稿。想起这本书中相同的内容。虽然不是助念,一些身后的细节都是言之切切。 我鬼祟地握住已经界定为昏迷的奶奶的手念过佛号。。。不知道她是否听见。至今自己酒戒未戒,所以也未三皈。想到这些就会着急,但是还苟且以为自己...
評分前几天偶尔看到台中莲网上李炳南居士关于助念团的讲话稿。想起这本书中相同的内容。虽然不是助念,一些身后的细节都是言之切切。 我鬼祟地握住已经界定为昏迷的奶奶的手念过佛号。。。不知道她是否听见。至今自己酒戒未戒,所以也未三皈。想到这些就会着急,但是还苟且以为自己...
解析的很詳細,有高中普通語文水準的就可以明白什麼是五蘊皆空,色受想行識瞭……ps.康熙的字真好
评分《心經》雖二百餘字,能包六百捲《大般若》義,毫無遺漏,故曰“心”也。研習《心經》者,最應注意不可著空見。因常人聞說空義,誤以為著空之見。此乃大誤,且極危險。經雲:“寜起有見如須彌山,不起空見如芥子許。”因起有見者,著有而修善業,猶報在人天。若著空見者,撥無因果,則直趣泥犁。故斷不可著空見也。或疑《心經》少說有,多說空者。因常人多著於有,對癥下藥,故多說空。雖說空,乃即有之空,是“真空”也。若見此“真空”,即“真空不空”。因有此“空”,將來作利生事業乃成十分圓滿。故佛經雲真空非偏空,偏空不真,秒有非實有,實有不妙,常人以為空有相反,今乃相閤。亦猶世間行事,先將不良之習慣等一一推翻,然後良好建設乃得實現也。世有謂佛法唯是消極者,皆由不知佛法之全係統,及其精神所在,故有此誤解也。
评分《心經》雖二百餘字,能包六百捲《大般若》義,毫無遺漏,故曰“心”也。研習《心經》者,最應注意不可著空見。因常人聞說空義,誤以為著空之見。此乃大誤,且極危險。經雲:“寜起有見如須彌山,不起空見如芥子許。”因起有見者,著有而修善業,猶報在人天。若著空見者,撥無因果,則直趣泥犁。故斷不可著空見也。或疑《心經》少說有,多說空者。因常人多著於有,對癥下藥,故多說空。雖說空,乃即有之空,是“真空”也。若見此“真空”,即“真空不空”。因有此“空”,將來作利生事業乃成十分圓滿。故佛經雲真空非偏空,偏空不真,秒有非實有,實有不妙,常人以為空有相反,今乃相閤。亦猶世間行事,先將不良之習慣等一一推翻,然後良好建設乃得實現也。世有謂佛法唯是消極者,皆由不知佛法之全係統,及其精神所在,故有此誤解也。
评分估計要看半年以上
评分頂禮膜拜!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