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地图 地理 历史 人文 文化 三联 科普 随笔
发表于2025-02-02
地图的发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杨浪的《地图的发现》在三联书店出版,上市后深受读者喜爱,有人评价:“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看地图,收地图,写地图的;我知道写这本书的人是一个有思想有情趣的人;我也相信读这本书的人一定会开卷有益的”, 作者“在轻松流畅的随笔式的文字里,经纬文史,缩放物事,把枯燥的地图写活了”。杨浪多年来从事媒体工作,自上世纪80年代先后在《中国青年报》、《三联生活周刊》、《中国青年》杂志、《财经时报》、《财经》杂志等媒体任高级职务,闲时以收藏地图为乐,并将此爱好发展得与众不同深入透彻:有专门系统之理论,有切磋交流之博客,有“窥一图见天下”之抱负。杨浪常引:“地图之为用决不仅识地名望山水而已,实尚有其他重要知识可以披册而得”,地图之符号煌煌涵盖空间,文字烁烁触及古今。所以读懂一张地图,历史、文化、科技三本书缺一不可。读图需要读书,需要去寻找隐藏在“图”之后的浩浩荡荡,而且,寻找的途中不仅要思考历史在时间轴线上的演进方式,还要注意它们在空间上的存在方式。在这场讲座中,杨浪如何从几百张大大小小的地图中洞穿古今、窥见天下,我们将拭目以待。
杨浪 职业媒体人,先后在《中国青年报》、《三联生活周刊》、《中国青年》杂志以及几家财经媒体任职,几十年来有大量新闻作品问世,并成为享受政府津贴的专家。
地图收藏是业余爱好,从军营到传媒几十年不辍,已经收藏了几千张(册)各类地图,而且以各年代的军用地图为主。近年来,他以“14军”的网名在网上出没,并且经营自己的个人地图收藏博客,深得读者好评。本书收集了作者关于地图研究和收藏的部分随笔。读者如果读了本书还不满足,可以上他的博客看看——http://ditudefaxian.blogchina.com
打開封皮就是副地圖。隨便看看還成,價格偏貴。
评分比较有趣。
评分还不错。2007年读过。
评分不深,但比學術書易入腦的多;不淺,確實有很多我們不知道的來自地圖的發現。
评分這本書是屬於資料性的。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他所列的地圖豐富多樣,同時作者還介紹了地圖背後的故事。對於喜歡地圖的我來說,吸引力是大大滴啊。就是文風不怎麼樣。
我每次旅行也都喜欢把地图留下来,但至于收藏地图却只是有过想法没有行动。本人也算地理学科班出身,但此书却尽是一个随感杂记,作者只是信手写来,并没有传递更多的东西。略不能尽兴。 我所共鸣的是对精致地图本身美感的体会。 另有一些关于地理学界的逸闻轶事倒是有点意思。
评分地图的力量《地图的发现》 我一直喜欢地图,也一直在收集地图,可是和这本书的作者杨浪相比,还差得太远。图书图书,这个词前面的图字,有人说是图片,但是我和作者杨浪更喜欢把图字解释成地图。虽然不一定准确,但是左史右图中的图,可以肯定指的是地图了。 杨浪是一...
评分我也喜欢地图。小时候家里客厅很小,四方饭桌靠墙放,桌边的墙上就贴着一张中国地图。经常边吃饭边溜几眼,边夹菜边想着长大后我要去那些有着很神气名字的地方。 还曾经梦想有个地球仪,我记得家里还很严肃地讨论过我考试成绩要达到什么标准才能给我买,以及把这笔费用算作对...
评分我每次旅行也都喜欢把地图留下来,但至于收藏地图却只是有过想法没有行动。本人也算地理学科班出身,但此书却尽是一个随感杂记,作者只是信手写来,并没有传递更多的东西。略不能尽兴。 我所共鸣的是对精致地图本身美感的体会。 另有一些关于地理学界的逸闻轶事倒是有点意思。
评分《地图的发现》,可以说是作者将自己的业余爱好,变成一本纪念或收藏的册子。 封面的封皮拆下展开,便是一副地图,装潢上显得用心。 行文中可以看出作者力求雅俗共赏。不过,沉闷和高雅往往也只有一线之隔,在快要越线的时候,作者往往来几句口语化的解释或感想,但是也让人在...
地图的发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