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研究和论述了异乡神的信息与基督教的开端——诺斯替宗教的一些哲学性内容。全书包括三个部分:诺斯替文献——主要教义与象征性语言,诺斯替体系,诺斯替主义与古典精神。
约纳斯说:人与整体现实之间的断裂是虚无主义的根本。约纳斯读多了海德格尔,不知觉也受到了海德格尔的感染,开始“凝视着这一事实所判定的自我的孤独状态”,还开始自由发挥:“它也许希望把自己换成一元论的自然主义,这种一元论的自然主义连同这一断裂还会取消人作为人的观...
评分“我是一根藤,一根孤独的藤,留在这个世界中。没有高贵的种植者,没有照料者,也没有温柔的帮助者来到,来指教我各种事。”(曼达派密藏 346) 来自疏离——诺斯替的发端 在浩渺的历史中,孤独与疏离感将人引入绝望不在少数,其中渊面至极者,就走向了诺斯替...
评分本书是研究诺斯替宗教的极好著作,且与其他学术作品不同的是——书中若抛开大段的哲理性辨析外,其主题非常扣人心弦。我想这是一本能引起广大读者共鸣的作品,其原因不在于作者的写作技巧与译者的才华(不否认这是一部不错的译本,虽然有几处小瑕疵,但可以完全忽略它们),而...
评分这是一个罗曼的故事,是很多试图阐述形而上的故事都能找到的一个结构和原型,是人子(创造物)与神(创造者)的故事,是个体的灵魂分裂的故事,无知与全知,沉睡与拯救,阴影与光明,秩序与混沌,虚无与存在,对二元论的狂热。 一些吸引我的故事,都有类似的结构。站在真神的角...
评分Gnosticism,其意为真知派,在国内也音译为诺斯替教派。Gnostic源于希腊词汇Gnosis,意为“真知”。在基督教的早期诸教派中,是最值得一提的。它迫使早期基督教会为了反对它而汇编成《圣经》。 基督教真知派主要盛行于公元二世纪,在135年到160年间达到高峰,余波还持续了很长...
从徐辰借来的这本书辗转带在身边那么多年后,一直只是参考,没想到这次回国来回的飞机上看完了。按维普的建议,看了中译序和十三章再看全文,之后又回头看一遍中译序和十三章。简单感受:人的意识创造出一个不可知的虚无彼岸,以回应人和宇宙/秩序产生的疏离感;而从朦胧状态醒来,由无知转向知识的瞬间,也就消解了一切相;固然是从虚无走向虚无,但人的意识动能从客观角度来看,仍旧值得称颂。
评分憎恨着被迫饮下鸩酒的处境,也许恰恰是因为贪恋美酒,甚至也谈不上恨毒药,只是恨那将二者混合的手。而若将眼前的美酒视作虚幻,又该凭何爱上全然陌生的真实?这比想象得更艰难啊……
评分“那些没有家乡的人有祸了!” 简单谈一点:为什么诺斯替派比佩拉纠派在思想体系更加完备,在宗教传播上也更成功?因为佩拉纠派对于此在宇宙自由主义(甚至实用主义)的态度和对每个个体重荷般罪孽的褫夺,极其容易沦为世界的同谋者和苦难信众的叛徒。而诺斯替派通过对此在宇宙的弃绝,对宗教本质的反动,以及对属灵知识的狂热,获得了稳定而不惧迫害的精英群体支持。
评分之前读过头尾。再读一遍,预定年度十大好书了。诺斯替与虚无主义、存在主义的关联最有意思。有了诺斯替视野,你能把一半作家放到这个谱系里。
评分对某而言,诺斯替宗教之萌点有三。由众多术语与抽象化的概念体系拼凑成的宏大世界观设定再次表明设定党之渊源由来已久。其次是对此界的疏离和孤独感所衍生的对彼岸的渴望。唯美的诗歌和祷文将哀伤的乡愁以沉静的气质表达出来。最后是对于宇宙和诸神的反动,极端二元论流溢出对善与正义命题的思考,对既定秩序的质疑,对人类生命异在性的认知,对于颠沛流离之生命本身的抗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