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廷黻(1896—1965),字清如,研究中国近代史的知名专家。湖南邵东人,早年就读长沙明德学堂。1912年赴美,入俄亥俄州欧柏林学院.获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23年回国,任南开大学历史系教授,1929年任清华大学历史学教授。1935年后,历任国民政府行政院政务处长、驻苏大使、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署长等职。1957年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1965年退休,病逝于纽约。著有《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史大纲》、《近代中国外交史资料辑要》等。
本书是蒋廷黻关于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代表作。从19世纪起,西方现代化的脚步逐渐迈近中国,面对以现代科技和文化装备起来的西方世界,庞大的中华帝国明显地落伍了。中国近代百余年的落后挨打历史,令无数中国人尤其是知识分子开始思考中国的出路。本书对19世纪到20世纪早期的中国历史进行了审视和省思,试图对中国近代的历史作一梳理,探究近代中国的现代化历程。
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以后,专制政体被推翻了,这是一项非常巨大的历史进步。在文化学术方面,儒学独尊的局面也相对地被打破了,因而学术思想呈现了相当活泼的景象。同时西方学术思想不断涌进,人们的思路也比较开阔,于是哲学、人文科学方面思想相对自由。当时国势危急,日本军国主义者对于中国虎视眈眈,一再挑衅,更引起了学者的爱国保国的忧患意识。有些学者不愿参加政治活动,于是走上了学术救国、教育救国的道路,专心学术,因而也做出了一些学术成果。 当时许多学者继承了清代朴学的作风,考据比较精审,析事论理,才求准确。也有些学者对于宋明理学有较多的了解,对于深邃的义理有较深的体会。自清末以来,西学东渐、西方学术传入中国,受到重视,许多学者都在一定程度上参考了西方的治学方法,致力于中西学术的会通与融合,因而达到了学术研究的较高水平。 辛亥革命至一九四九年,史称民国时期,民国时期是充满了内忧外患的时期,但是当时的学术界确实出现了很多有一定价值的学术著作。民国时期的学术著作,有许多现在已买不到了,而实际上确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东方出版社有鉴于此,计划编印一套能反映民国时代学术成果的系列文丛,搜集这段时期文史哲名著,汇为“典籍文库”,以简体字排印。这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东方出版社的编辑部同志征求我的意见,并邀序于予,于是略述民国时期学术的价值。
看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林则徐为了彰现自己的节气不惜损害国家利益,苟立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的佳句只不过也是往脸上贴金的幌子。 正史里以道德标准简单判断忠奸的人们, 其实没有严格的好人坏人区分。所谓坏人只是局限于自身视野和信息闭塞,在错误的时间作出了错误...
评分此版本是武汉出版社2012年6月出版的版本,封面标示“未删节本”。 在此书的版权页上这么写着“本书收入的文字作品稿酬已委托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转付,敬请相关著作权人联系。”由此可见,此版本既非港台版本的简体引进版,也没有同目前的版权人商议核准出版,那这个“未删节本...
评分 评分这本小书所写的历史并不算长,写到孙中山病逝时就结束了。 对于不了解近代史的读者来说,这是一本很好的入门读本。尽管书中很多叙述略显粗略,但依然可见作者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独到见解。这些见解有些偏向历史唯物主义,有些则偏向领袖决定论。 全书最精彩的部分应该是在...
评分《中国近代史》是蒋廷黻先生的代表之作,读完之后,收获良多。 "第一,中华民族的本质可以与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比。中国人的聪明不在任何别的民族之下。第二,中国的物产虽不及俄、美两国的完备,然总在一般国家水平线之上。第三,我国秦始皇的废分封为郡县及汉、唐两朝的伟大...
好看。第一次。
评分梳理一清。
评分短短七十六页 的正文内容,但是在当时的时代见识超凡
评分浅显易懂,脉络清晰
评分从鸦片战争到军阀混战,封闭很久的中华帝国被迫开放门户。在西方诸列强及日本的包围下,这看似是一段屈辱的历史,但这更是一个千年难遇的变革之机,可惜保守的满清士大夫以及愚昧的民众没能像日本那样抓住这个机遇。洋务运动仅仅是学习西方的技术,戊戌变法遭受到了顽固势力的腰斩,义和团只是在历史车轮面前螳臂当车的反动,三民主义过于超越时代,所以都失败了。最后,我们走上了现在这条道路。而现在这条路真的就能跳出中华帝国几千年以来的历史循环么?只有以史为鉴,认清世界,顺应时代,才可避免使后人而复哀后人的悲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