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与养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道教与养生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陈撄宁
华文出版社
2000-3
592
29.90元
平装
9787507500424

图书标签: 道教  养生  陈撄宁  道教与养生  仙学  国学  内丹     


喜欢 道教与养生 的读者还喜欢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06-02

道教与养生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道教与养生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道教与养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图书描述

為紀念第二屆中國道教協會會長、第二屆全國政協委員、近代著名道教學家陳櫻甯先生逝世20周年,中國道教協會責成我們搜集整理陳先生遺稿,編成文集,以表示道教界對他的崇敬和懷念。 陳櫻甯先生在道教界德高望重,畢生精於道教及養生學研究,本世紀30年代曾在上海創辦《揚善半月刊》、《仙學月刊》及仙學院。早年他曾提出仙學與道教有所同、有所不同,其實這乃是丹鼎派與符策派的區別。晚年他明確了這一點,主張仙、道為一,仙學乃道教的重要內涵。屬前者的論稿均發表於30年代,屬後者的論稿發表于60年代初(其中《道教知識類編》,系陳先生指導當時他的學生們所撰寫,並親自做過多次修改和補充,故一併錄之)。陳先生是近代著名道教學家,為存真以便讀者研究起見,故均如實選錄。他一生筆耕不輟,文稿甚多,但因日本侵華戰爭以及十年動亂,大多散失;且其文稿大多為書信形式,在道教界流傳,搜集頗為不易。現僅依據《揚善半月刊》、《仙學月刊》、《道協會刊》編為此集。望海內外先生之桃李及道教界同仁能深入研究他的學術思想,以新的成果紀念先生。此書對研究道教史及養生學亦有一定參考價值。 此書由李養正研究員按照中國道教協會的決定搜集和選編,由越亮校勘,經中國道教協會領導人黎遇航、李文成審定而成。由於水平有限,在編輯工作方面定有一些錯誤,望明識者多加指教。

道教与养生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著者简介

一代大师---陈撄宁

研究仙道学术的学者,大多知道仙道史上,每个朝代都会诞生几位较具代表 性的神仙人物。譬如唐代的吕嵒,北宋的陈希夷,宋末元初的邱长春,明初的张三丰,明末的伍冲虚,清朝的黄元吉、李涵虚,民初的陈撄宁。这些家喻户晓的代表 性人物,在仙道历史上,自有其一定的成就与地位。我们知道,神仙道教,不同于民俗道教,神仙道教,现代人又把祂称为丹鼎 派,或内丹派。由于五千年来,很少人知晓,很少人研究,终于濒将灭绝。祂在学术文化上几近冷门,就研究领域上又非仅知道,好道就行,必须亲自着手真参实证, 异于一般宗教或哲学。炼丹术有所谓天元,地元,人元三元丹法,但由于断代传承,现在只剩人元清净丹法,较为人所知,其余则恐早已绝传了。 神仙人物,由于距今历史较远,文献资料容或不足,其中穿凿附会诸多小说故事。但陈撄宁先生身后至今尚不足三十年,其亲朋、故旧、学生,多数仍在人间, 其思想观念、学术功法,尤可提供当代学者继踵学习,藉由科学仪器,医药生理学识,据以实验检视,整理发扬,开创演绎,并结合医药,为人体生命科学,预防医 学及慢性病治疗学,为现代文明病,或非今日医药所能治愈的疾病,开辟另门实用性之治疗路线。仙道学术迥异于一般的宗教、心理,先生明指性命必须双修,只有生命之存 在,人生才有义意的观念,绝对是理性与明智的。至于先生认为人必需经过特殊的锻炼,达到身外有身,才能死而不死,过着第二种延续生命的理想,则见仁见智, 或有争议,犹待日后实践与科学证明。但其中人体经过特殊训练后,产生之人体特异生理,心理功能反应,则早已可以证明,毋容怀疑。从物质量子学走向心灵量子 学的方向,是今日或未来人类历史文化与文明必然之新趋势!内丹学,以前是少数人或方外道士秘传之学,由于只有少数人知道,遂变而 走向神秘或不肖之徒装神作怪、违法乱纪之害,这真是仙道学术之历史悲剧与劫数。

天降斯人

陈撄宁先生,道号圆顿子,祖籍安徽怀宁县洪镇乡新陈埂人,世居安庆苏家巷。

生于一八八○年农历十二月十九日子时。殁于一九六九年阳历五月廿五日下午七时(一说五月廿三日卯时)。父陈镜波先生为前清举人,先生十六岁(一八九五年)时曾考中秀才。

一九○五年 (民国前六年)考上洋务大臣左宗棠在安庆开办之安徽高等政法学堂,在此曾受教于严复,后因病辍学。 一九一一年 (民国前一年)卅二岁,应其上海姊夫乔种珊医师之邀迁居上海,寄居乔家(先生赋闲或游访之经费主要来自乔先生之资助)。

一九一六年 (民国五年)卅七岁,与上海尚贤妇孺科医师吴彝珠结婚,从此定居上海。   一九二二至三二年(民国十一年至廿一,十年间),结合夫人吴彝珠、道友郑鼎臣、 黄遂之、谢素云、高尧夫六人之财力智力,从事地元丹法之实验(地元分黄白术及上接天元服食之地元灵丹)。

一九三三年 (民国廿二年)七月,五十四岁,配合张竹铭,协助出版扬善半月刊一九三六年 (民国廿五年)五十七岁,因夫人患病,辞去医职,夫妻迁居上海西 郊梅陇镇南石桥,以为夫人养病。

一九三七年 (民国廿六年)五十八岁,寄居于外甥女婿上海浦东中学校长张嘉寿家(张为外甥女乔馥玖之夫)。

一九三八年 (民国廿七年)五月,五十九岁,成立仙学院。仙学院成立前后,参与之学生约数十员,其中较亲近者,干道有张竹铭、汪伯英、吴无余、吴竹园、邓 雨苍、周缉光、杨逢启、张彗岩、高克恭、曹昌棋、洪太庵(菲律宾)、沉霖生、孙镜阳(二者后来迁居香港)、袁介圭(一九四七年来台湾)﹔坤道有:朱昌亚、陈悟玄、赵慧昭。

一九三九年 (民国廿八年)六月,六十岁,配合汪伯英主编仙道月报。

一九四五年 (民国卅四年)三月六十六岁,夫人吴彝珠去世。

一九四五至一九五三年(民国卅四至四二年)即六十六岁至七十四岁,此段期间,居无定所,往来于亲友、学生之间。由亲友、学生轮流奉养(一九四五年春住张嘉 寿家,冬后住史剑光家,一九四九年冬再迁至张竹铭家。一九五一年再迁回张嘉寿家,一九五三年四月迁住杭州胡海牙家;一九四九年冬起常往来沪杭间。) 以上时间照顾先生生活起居者,主要之亲戚、学生(先生称学生为「朋友」)大概为:亲戚:张嘉寿,乔馥玖夫妇。 学生:张竹铭,史剑光,谢筠寿,朱昌亚(人和医校校长),胡海牙。

一九五三年 (民国四二年十月)七十四岁,经杭州文史馆馆长马浮之推荐,正式 受聘为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一九五六年 (民国四五年十一月)七十七岁,审阳太清宫方丈岳崇岱等筹创成立道教协会,邀先生至北京任筹备委员。

一九五七年 (民国四六年四月)七十八岁,第一届道教徒代表大会于北京召开,因胃溃疡卧病于杭州未能出席,但仍当选为中共第一届道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一九五七年 (民国四六年冬)七十八岁,先生应邀赴杭州屏风山疗养院讲授静功疗养法。

一九五七年 (民国四六年冬)七十八岁,北上任职,居住中国道教协会会所白云观。

一九五八年 (民国四七年)七十九岁,任中共全国政治协会列席委员。

一九六○年 (民国四九年)八十一岁,任中共全国政治协会委员。

一九六一年 (民国五十年)八十二岁,当选为中共第二届道教协会理事长。

一九六六年 (民国五五年)八十七岁,中共爆发文化大革命。

一九六九年 (民国五八年)九十岁,于一九六九年五月廿五日下午七时在北京医院仙逝,享年八十九岁(虚岁九十岁)。

求学经历

一八八○年 出生。 一八八三年 四岁,开始读书。

一八八六年 二年间,至七岁时已读完三字经,四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一八八七至一八九一年 (八至十二岁)四年间读完诗经,书经,易经,礼记,左传。

一八八九至一八九九年 (十至廿岁)十岁看葛洪《神仙传》即萌学仙之念。 十三岁得其父抄本三丰真人《玄要篇》及白紫清《地元真诀》(生平第一次获见人元,地元书籍)。十六岁得其叔祖父家藏古本《参同契》并《悟真篇》。 十九岁得其姊夫家(乔家)原版《仙佛合宗》并《天仙正理》(方知出家人修炼之法,与在家人大大不同)。 廿岁得同乡丁先生家藏初刻大字版《金仙证论》并《慧命经》(方知和尚也有学神仙之术者)。

一八九二至一八九四年 (十三至十五岁)学做诗文,读古文,古诗,八股文,试 帖诗。

一九○五至 廿六岁,考入安徽高等政法学堂。后因痨疾复发辍学。

一九一一至一九一四年 (卅二至卅五岁)费时三年于上海白云观内读完明正统版道藏。

一九一五年 卅六岁,于杭州城外海潮寺所办华严大学研习佛经,不久,转往北京白云观访道,后于北京西四砖塔胡同一小庙炼功。

一九二○年 四一岁,曾住九江庐山仙人洞专修。

一九二四年 四五岁,曾住京兆西山专修。一九三五年五六岁,犹常旅游于苏、浙、皖三省名山间。

一九三六年 五七岁,因夫人患病,从此不再出游。 〔(一九一六至一九三五)卅七至五六岁,此二十年间先生除研读及实验地元外丹外,同时兼看不少文学,史学,哲学,医学,佛学各类书。〕 一九五七至一九六六年间,主要精力用于读书,著述,并培养学生。 师承儒学:承学自其父亲陈镜波。中医:承学自其叔祖父(叔公)。 科学:承学自其兄(物理,化学,数学)及政法学堂。仙学:师承计五位。北派二位,南派一位,隐仙派一位,儒家一位。 佛学:九华山月霞法师,宁波谛闲法师,天童山八指头陀,常州冶开法师。 访道足迹苏州穹窿山。句容县茅山。湖北均州,武当山。山东即墨县崂山。安徽怀远县涂山。 浙江湖州,金盖山。徽州黄山。九江庐山仙人洞。北京西山。福建富春江。其它;苏、浙、皖三省诸名山等。

另在一九一五年卅六岁,曾在杭州城外海潮寺,佛教所办的华严大学住过一时期。同年秋往北京寻师访道,并且专修。

著作及论述 著作部分:

⊙已完成:神经衰弱静功疗养法。

⊙未完成:口诀钩玄录。

⊙想作而未作:仙学入门,女丹诀集成,仙学正宗,五祖七真像传。

主编部分:

⊙扬善半月刊⊙仙道月报⊙道协会刊

论述部分:

⊙读古文龙虎上经书后⊙读浮黎鼻祖金药秘诀书后⊙吕祖参黄龙事考证,疑问,评议⊙辩楞严经十种仙⊙论四库提要不识道家学术之全体⊙论白虎首经⊙读知几子悟真篇集注随笔 ⊙史记老子传问题考证⊙老子第五十章研究⊙南华内外篇分章标旨

译注部分:

⊙黄庭经讲义⊙孙不二女丹诗注⊙灵源大道歌白话批注 ⊙心印妙经通俗批注及金丹四百字批注(二书据袁介圭先生说,可能是先生之着,或经先生修润过)

勘订部分:

⊙琴火重光⊙女丹十则⊙女功正法⊙道窍谈,三车秘旨合刊 ⊙旁门小术录⊙天隐子⊙坐忘论 历代仙真向来男多女少,流传之女丹诀尤少,是故先生特别倡导女性学仙, 除上述译注本,都属女丹诀外,其余与朱昌亚医师论仙学书,答吕碧城女士三十六问,答江苏宝应陈悟玄女士,多次问答信函,都是历代以来,最精辟最清楚最浅显 之理论与功法,值得有意习仙之女性同胞,努力诵读及奉行。

未留传部分:

⊙参同契讲述资料(或谓另有悟真篇讲义,但袁介圭先生说,仙学院时期,陈先生 并不曾讲解「悟真篇」,恐系讹传。)⊙外丹黄白术实验心得⊙内经,灵枢,素问讲义,及针灸辞典初稿

学术思想:

《仙道月报》《扬善半月刊》中有关仙道学术思想

⊙神仙家宗旨,要与造化争权,逆天行事,所谓「我命由我不由天」也。

⊙静坐的工夫,一大半是用以对付肉体上气血之浮动,颇有合于老子「重为轻根」 及「虚心实腹」之玄义。常见许多医药所不能愈之病症,赖静坐而获奇效者,即就治疗一端而论,已无古今之别。若再论及内丹修炼,专恃静坐,固不能有成,鄙弃 静坐,亦不能见效,今人如此,古人亦莫不如此。

⊙道家南北两派,各走极端,而实行皆有困难,其势不能普及,惟有陈希夷、邵康 节一派,最便于学者,黄元吉先生所讲,即是此派,亦即顿所「私淑」,而且乐为介绍者。

⊙吾等研究仙学,不是弘扬宗教。我们注重长生的意思,不是贪恋这个地球上有何 等快乐,要永远享受。实在因为将来全地球人类,都不免恐怖与痛苦,想救拔他们,非有神通不可;想感化他们,亦非有神通不可。空口说白话,是无济于事。但是修 炼神通,必定先经过长生这个阶段。倘若不能长生,绝没有真的神通发现。仙学这一门,是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做下去的。果能把自己肉体上普通之生理改变过来, 神通自然就易于成就了。

⊙因为希望体证得之神通,消灭科学战争之利器,不得不注重实验,谢绝空谈,只 讲物质变化,不讲心性玄言,故异于三教一贯。因欲联络全国超等人才,同修同证,共以伟大神通力,挽救此世界末日之厄运,非但不赞成往生西方,并且不许升天, 不许作自了汉,不许厌恶此世界之苦而求脱离,不许欣慕彼世界之乐而思趋附,故异于往昔前辈神仙之宗旨。

⊙吾国仙道,始于黄帝,乃是一种独立的专门学术,对于儒教无甚关系,而比较老庄之道,亦有不同。神仙一派,极端自由,早已跳出佛教六道轮回之外。仙学是在 三教范围以外独立的一种科学,无论那一教信徒,学此术,更觉适宜,因彼等脑筋中不沾染迷信之色彩,用纯粹的科学精神,从事于此,其进步更快也。

⊙我平日教人的「玄关一窍」,简直可以和上帝争权,与仙佛并驾,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做得好时,真能自信「我命由我不由天」。然而我的玄关,却不可以 随便乱传于人,须看准是一个载道之器,方许向他点破,不许拿口诀当人情送,不许把传道当生意做,历代以来传授,皆是如此慎重。

⊙对于尚有俗务在身的修士,于世法宜采进取主义,对于出世法,宜采保守主义,只求能不沾染一切恶习,不使精气神作无谓之消耗,不使堕入室家之累而难以自拔。 一方面为社会尽相当之职责,一方面乘时储蓄充分之财力,预备将来实行修道之经费,若有余力,尚可帮助同志之人,岂不甚善。

⊙仙学在今日,实未便墨守成规,而有随时代演变与改进之必要,对于仙学是抱定一种试验性质,故有时依口诀行事,有时又变通办理,独出心裁,不依口诀。   ⊙对于地元丹法,曾两次临炉实验,所以失败,乃受两次沪战之影响,第一次南北之战(民国十三年齐卢之战),第二次中日之战(民国二十一年一二八之沪战)。彼 时因战事而致家破人亡者,不可胜数,烧炼外丹道友四五人,虽幸免波及,然大局已非,不能安心炼矣。费时十载光阴,并千百次试验之结果,只有两句话可以奉告: 「红铜确能变为白银,但不免于亏本。」

⊙三元丹法地元丹法─证明红铜确能变为白银,死砂干汞,更不成问题,然亦仅能到此程度而止,后来惜未能继续下去。 人元丹法─言明此术确有捷效,但「参同」、「悟真」之本文虽可信,而各家批注则不可信者实多。天元丹法─证明「先天一气,从虚无中来」之语,绝非欺人者。但其入门手法,亦 有上中下三等,故见效之快慢,用功之巧拙,遂由此而分。伍柳一派,不是上乘,惟李清庵、陈虚白、黄元吉,诸公庶几近之。

⊙吾国人性习,喜空言而畏实践,故特别欢迎大乘而厌恶小乘。因为小乘佛教虽不敢说绝对能免除老病死诸苦,却也要做一番工夫。试观魏晋之间,何晏、王弼、王 衍诸公,放弃世务,专谈玄理,蔚成风气,遂以清谈误国。此即大乘佛教之前驱。宋儒虽极力排佛,但说到心性二字,总与佛教纠缠不清,甚至堕入佛教大乘经义圈 套中而不自觉。明排之,适以暗助之。而大乘佛教遂俨然把握着吾国人心性界无上之权威。

⊙儒释道仙,四家宗旨不同 儒家见解:认为人生是经常的,所以宗旨在维持现状,而不准矜奇标异,因此人生永无进化之可言。释家见解:认为人生是幻妄的,所以宗旨在专求正觉(这是佛教的本旨,其余是枝 叶),而抹煞现实的人生。因此学理与事实,常相冲突,难以协调。道家见解:认为人生是自然的,所以宗旨在极端放任,而标榜清静无为,以致末流陷于萎靡不振,颓废自甘。 仙家见解:认为人生是缺憾的,所以宗旨在改革现状,推翻定律,打破环境,战胜自然,以致思想与行为,往往惊世骇俗。非但儒道释三家不能融和,即道家与仙家, 表面上似乎同隶一种旗帜之下,然二者宗旨,亦难以强同。

《灵源大道歌》白话批注

⊙世间各种宗教,其中威仪制度,理论工修,殊少男女平等之机会,独有神仙家不 然。常谓女子修炼,其成就比男子更快,男子须三年做完者,女子一年即可赶到,因其身上生理之特殊,故能享此优先之利益。至其成功后之地位,则视本人努力与 否为断,并无男女高下之分,此乃神仙家特具之卓识,与别教大不同者。可知神仙一派,极端自由,已超出宗教范围,纯为学术方面之事。读者幸勿以宗教眼光,强 为评判,女子有大志者,宜入此门。

⊙我非女身,何故研究女丹诀?又未尝预备作世间女子授道之师,何故批注女丹诀? 盖恐数千年以来相传之道术,由兹中绝,若再秘而不宣,此后将无人能晓,虽有智能,从何入门?世固不乏读书明理之女士,发大愿,具毅力,不以现代人生环境为 满足,不以宗教死后迷信为皈依,务免衣食住行之困难,誓破生老病死之定律,非学神仙,安能满愿,是则区区作注之苦心也。男子修仙,有太阳炼气术,今世尚有 知者。女子修仙之太阴炼形术,几于绝传,因男子做工夫,能尽其本分已足,不必再问女子之事。故世之传道者,说到女功,总不免模糊影响,而女界中又少杰出之 材,更难遇堪传此术者。从今而后,深望继起之有人也。

⊙仙家上乘工夫,简易圆融,本无先后次第,女子修仙,除天元服食,窒碍难行; 人元双修,誓不笔录而外,古往今来仅此一门,堪称大道。其余诸家所说,坛社所传,名目繁多,种类各别,不善学者,流弊百出,纵能善学,亦仅可健身延寿,无 疾而终,其去仙道,盖远甚矣。有大志者,于此宜三致意焉。

⊙古人学道从师二十余年,或十余年者,如阴长生、白玉蟾、伍冲虚之流,皆是师 与弟子同居一处,实地练习,随时启导,逐渐正误,然后能收全功。今人志气浮薄,作事无恒,所以难于成就,其狡诈者,每喜用市侩手段,旁敲反激,窃取口诀,以 为一得口诀,立刻登仙,不知所得者乃死法耳。而真正神仙口诀,皆从艰苦实验中来,彼辈何曾梦见。敬告读者,有所得,务要小心磨炼,努力修持,否则得与不得 等。(此种病,男子最多,女子尚少。)

⊙灵源大道歌,虽是女真著作,但不是专讲女丹口诀。凡是学道的人,无论男女老 少,用这个工夫,都很有效验,绝无流弊,可以算得仙道中最稳妥最普渡的法门。以前学人,对于本篇不大注意。埋没多年,甚为可惜。久已想用白话批注,出版流 通,无奈得不着机会。今以仙学研究院需要讲义,批注方能完全。又以丹道刻经会志在流通,出版方能如愿。知世间万事成功与否,各有时节因缘,信非偶然。

⊙本篇正文的好处,在毫无隐语,从头到尾,都是明明白白,阐扬真理。不像别种丹经,满纸的龙虎铅汞,天干地支,河图洛书,五行八卦弄得学人脑筋昏乱。本篇 批注,虽没有特别优点,但是少用文言多用白话,完全顺着正文的意思,力求浅显。使粗通文理的人一看就懂,并且能依照批注的意思,再讲给好道而不识字的人听。 于是乎普渡的心愿,慢慢就可以实现了。   ⊙有人疑惑本篇中,女功为什么不讲斩赤龙,男功为什么不讲炼精化气,对于命功 一层,恐怕尚不完全。但要晓得,女子炼断月经,和男子闭塞精窍,这两种工夫,有急进法与缓进法,有勉强法与自然法。他书上所说的法门,是勉强,是急进。此 书上所说的法门,是自然,是缓进。勉强急进,做得好时,效验很快,做得不好,就要弄出许多毛病,反而误事。自然缓进,做得好时,同样发生效验,做得不好, 至多没有效验而已,绝不会做出毛病。比较起来,要算这种法门最稳妥而无流弊,所以当日曹真人把这篇歌诀传于后世,并非是不懂斩龙与炼精的工夫,更不是保守秘密弗肯对人说。

⊙或问,本篇中三分之二,是高谈玄理,三分之一,是劝人断绝俗情。做工夫的口诀,究竟在何处呢?答曰:学道的人最难悟通的就是玄理,最难摆脱的就是俗情。 这两件事果能做到,虽说目前尚未能专心修炼,但已经具足修炼的资格了。等到一天实行用功,就很容易见效,否则,纵让你把口诀念得烂熟也无用处。倘若你一定 要晓得口诀隐藏在什么地方,我可以指与你看。本篇中有四句最要紧的口诀:第一句,「神不外驰气自定」。第二句,「专气致柔神久留」。第三句,「混合为一复忘一」。 第四句,「元和内运即成真」。工夫到此,大事已毕,以后的口诀不必再问了。 著述《静功疗养法》

⊙《静功疗养法》系先生以其六十余年之深厚经验,深入浅出的写出理法兼具的道门要典。初虽系供神经衰弱病患静坐疗养之用,结果有非常惊人的疗效。然此纯粹 的静坐法,仍适用于一切本元亏损,医药不易奏效之许多病症,为修习气功者所需,为普遍适用之修养专籍。

⊙该书前段叙述静功与气功之异同:静功主静,在气上只是顺其自然,并不用自己的意思去支配气的动作。气功重「气」的动作,做得对的,能把各种病症治好,做 得不对,反而增加新病,气功是有利有弊。静功做得合法,自能治好医药所不能治愈的病症,做不合法,对身体多少得点益处,静功有利而无弊。凡是心思细巧,善 于灵活运用者,可做气功。至于静功,不论男女老少,除不好静者,不喜欢做静功外,心思灵活与否,都可以做。此外,还详细列出宜用气功治疗的一些病症,及一 切本元亏损,医药难见功效之症状,宜用静功治疗等等。一般世间所传授的气功,包括普通静坐法,均以意导气,实际上仍属于动的一面,不得算真正的静功。由于 以上极精微而切合实用之说明,指出目前习气功者,所疏忽,甚至可以说不明白之处。故该书为传授和修习气功者,所必要明白的现代科学知识。   ⊙该书最珍贵之部分,即修行者梦寐以求之修养功法。书中对修炼之原理及方法,步骤,以口头语详细述说,修行者可依之起修。

⊙人类之生命,全赖所带来的生命潜能(同属宇宙大能)予以维持,若人们的身体遇有障碍,就宜以静功帮助消除而恢复人体原有的抗病本能,故却病延年为修炼之初步目标。

⊙修行静功前之准备:如眼、耳、鼻、舌等根之清净,气候之适温,食物的适量,世缘的隔离,思想的寄托,用功时间的选择,与身体的姿势等准备妥当,然后做静 功之修行。修静功之下手功夫,是排除一切思想,使脑神经细胞得到绝对安静与休息。即道德经所云「致虚极,守静笃,吾以观其复」的还虚工夫。书中亦提到,真静务必: 第一步─身体不动:要周身放松,让自己感到非常的适意,使肉体得到安静。第二步─念头不动:万缘放下,心无杂念,使精神得到安静,但心中尚有「我」的存在。 第三步─把身体忘记:不知道有「我」,入于混混沌沌的虚的境界,什么也不知道。

⊙「念头不动」一项,因人们思想习惯,由来已久,要它停止不动,很难办到。因 此古人就立出许多法门。书中静功总说里,附有苏东坡养生说、朱子调息箴及庄子心斋篇等,比较起来,先生认为以庄子心斋篇之「听息」法最好。

⊙所谓「听息」法,是听自己呼吸之气,只要自己觉得一呼一吸的下落,勿让它暪过,直到后来神气合一,杂念全无,呼吸也忘记了。苏东坡的工夫是先用数息法, 用意去数,不能纯然无念,复用随息法。朱子调息的工夫则用「观鼻端白」法,要开眼去观,时间久了,眼神经难免疲劳。只有庄子听息法,心中不需要起念,久听 也不觉疲劳,才真合乎「心息相依」也。

⊙遗精太多,神经缺乏补养之源,遂致更加衰弱,此两者互为因果。遗精病若不治 好,神经衰弱恐难收全功。静功疗治神经衰弱,虽大有效果,但于防止遗精尚无显著功效。气功有时能治,有时亦不起作用,做得不好,遗精反会加甚。对性命双修 者言,元精为命根,善养成真身之本,阴中真精盈满,能感真阳而化作轻清,生出真气。因此,保精裕气功法,对修行者言,格外的珍贵。针对此遗精病的烦恼,书 末特附一篇「治疗遗精特效内功」,将动功和静功相辅而行,始称完善。(以上资料摘自《静功疗养法》,兹篇诚乃吾人下手兴工之无上妙法,学人苟能熟 读数过,领略先生所述消极性、与积极性工夫及进阶手段,近则可以收却病延年之功,甚则,竟探究生命本源之法。)

生命时空

陈撄宁先生出身于官宦人家,书香门弟,四岁起开始苦读,涉猎深广,儒道释仙医无所不通,文史哲科学无所不晓。可谓集大学问家,大思想家,大宗教家,大实验家于一身矣! 其揭橥仙道内丹学,结合医药走向实用道路,主要之思想观念,及功法散见扬善半月刊及仙道月报中,俯拾皆是。 中年以后则独取人元清净,认为陈希夷,邵康节,黄元吉三先生之功法为修炼最佳之功法。既非参同悟真(栽接)之法,也非冲虚华阳(出家)之诀,非南非 北。不论男女性别,在家、出家、老中青年龄,皆适合使用。以庄子心斋坐忘为口诀,至达「守一处和」为终极。 从心息相依,调和神气,进入玄关。由后天阴阳神气合一返还先天阴阳性命合一,由修道而成仙,将肉身凡躯锻炼成带有中高能量之意识体。将色身融入法身, 最后达到身外有身死而不死,长生不死之超天地,脱轮回之理想神仙境界,创造另一种穿越时空、来去无碍的另类生命用来继续生命。

千古一笑

以天文学来讲,宇宙到底多大,没有人知道,以空间学来说,现世界到底有几度空间?以医学来讲,生命只有一次,以生物演化论,物竞天择,自然淘汰说, 天地生物皆由单细胞进化而来。此外,还有外星人,地心人,海底人之说,生命之最后是灯尽光销,人死神灭乎?以目前人类所拥有之智能,显然不足有正确及满意 之解释。佛教虽主三世六道,但,经精熟研究,似乎也显粗糙无凭,或论有神创造人或是人创造神之教,凡此种种,信者言是言有,不信者言非言无,俟百世之后,恐仍无定论。 而内丹学是以物质为初基,以功夫为手段,至达到将肉体转换为能量为目的。即以质能互换E=mc^2为原理。将肉体经过一些特定之锻炼,以达气化(能量化)为 目的之民族绝学。透过整体气化后,形成另一类生命,以带有自主性之能量体,永久长在,聚则成形,散则成气,长生不死的存在于各种时空中,为终极目标之学术。 宇宙中是否有畸零时空之存在,犹待未来科学证明,能量体是否具有特殊穿越空间的特质,亦需人类努力去突破的智障。惟粗浅的气功学,已多少能经科学仪 器检测加以证明,高深之静功学,则仍有待努力开展。先生生前对于仙学,无论造次颠沛,穷其一生仍戮力宏扬,震聋发瞶,振衰 起敝。无如生不逢时,不克大成,不能为现代内丹学留下活证。但根据其留下之研究心得报告,对古内丹学功法深入之探讨,已足够让后人对人体生命科学产生浓厚 兴趣。后继者,或将追寻先生研究之轨迹,继续深入,发扬光大,以期造福未来人类,甚至改变人类历史文化与文明。 台湾自一九四七年以来,由于陈撄宁先生之门人袁介圭先生之渡海东来,除将陈先生之学术功法授播于此,并结合当时之诸多有心先进,使得仙道学术正式流 传于台湾各个角落,一时风起云涌,方兴未艾。台湾仙道学术虽然来自大陆,袁介圭先生等拓荒启教,传承陈撄宁先生之法 。但亦非全然承袭,盖科学日新月异,研习繁衍多元,生理、心理学为之屡见创新,生化、或遗传科技仪器之迭有发明,历经学者们实验体认,功法方面或多少另 有创新,观念亦多少容有改辙。未来之内丹学,苟能结合医药,走向现代实用之路线,则其对现代人之健康及延长寿命,必当有一番理想、期待,及卓越之贡献。 期待未来真正有高成就的神仙家验证成功,藉以用来改造社会,造福人群,护国安民。庶不负此民族绝学,在人类历史文明中,所担负之区隔与定位!

叶武雄编记.中定子审定于一九九八年三月廿日


图书目录


道教与养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唯物主义修炼

评分

太多好东西在里面了。佛教徒可以看看对《楞严经》十魔的辩论,有趣!

评分

含混模糊,故弄玄虚,假大空也是有历史传承的,我不是不信内丹修炼,而是中国人对于这一技能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同南传佛教相比简直就是传销级的,不要瞧不起小乘,比起谈玄自慰,小乘是真金白银。

评分

含混模糊,故弄玄虚,假大空也是有历史传承的,我不是不信内丹修炼,而是中国人对于这一技能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同南传佛教相比简直就是传销级的,不要瞧不起小乘,比起谈玄自慰,小乘是真金白银。

评分

圆顿子先生果然有想法敢批判。女修居多。若没有注释,很难进入体系。至于方法也是隐晦烁灭,并不清晰具体,大概清谈感还是很重。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道教与养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