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用學的大格局—譯者序7
譯文說明11
作者為中文版所寫的序17
原版序言23
緒論1
0.1語言資源的語言學:語言理論各並列學科1
0.2語言使用的語言學:語用綜觀(語用視角)3
0.3語用學與跨學科性8
0.4語言的錶意功能10
0.5一個永無止境的任務?12
0.6小結與進一步閱讀13
0.7全書鳥瞰14
第一編語用綜觀(語用視角)
導言18
1語言與語言使用19
1.1語用學的常見論題20
1.1.1指示現象20
1.1.2言語行為25
1.1.3內隱意義30
意義完全外顯的不可能性30
傳達內隱意義的規約手段32
外顯的策略性避免37
1.1.4會話43
1.2常見論題的共同性49
1.3意嚮性問題54
1.4語言使用的類型57
1.5小結與進一步閱讀59
1.6研究課題60
2關鍵概念65
2.1做齣選擇65
2.2變異性、協商性和適應性69
2.3適應性和普遍性74
2.4四個研究角度77
2.5小結與進一步閱讀80
2.6研究課題82
[][]語用學詮釋[][]
[][]
[][]目錄[][][][]
[][]
第二編語言錶意功能的若乾問題
導言86
3語境87
3.1總體畫麵87
3.2交際語境的要素89
3.2.1語言使用者:發話人與釋話人90
發話人的多種發話聲型[voices]90
釋話人的多種角色95
當發話人成為釋話人時99
會話人數量的影響100
3.2.2心智世界101
3.2.3社交世界105
3.2.4物理世界110
時間指稱110
空間指稱113
物理世界中的發話人與釋話人116
言語的“物質”條件117
3.3語言信道與語言語境119
3.3.1語言信道119
3.3.2語言語境120
語境銜接121
互為語境性123
話語序列[sequencing]125
3.4語境的生成126
3.4.1視野綫128
3.4.2語境的調控129
3.4.3語境化130
3.5小結與進一步閱讀131
3.6研究課題132
4結構134
4.1語言、語碼與風格135
4.2話語構建的要素140
4.2.1語音結構141
4.2.2詞素與詞142
4.2.3小句與句子145
4.2.4命題148
4.2.5超句單位152
4.3話語與話語束153
4.4話語構建的原則157
4.4.1句子性話語構建159
4.4.2超句性話語構建162
4.4.3話語束的構建165
4.5綜閤的選擇過程167
4.6小結與進一步閱讀168
4.7研究課題169
5動態性171
5.1交際動態性的“定位”172
5.1.1時間維度172
5.1.2動態性與語境174
5.1.3動態性與結構175
5.2活動、事件、錶意框架176
5.3意義生成的策略181
5.4互動性意義生成的動態性183
5.4.1布達佩斯歌劇院183
5.4.2伯剋利咖啡店185
5.4.3從布魯塞爾到法蘭剋福190
5.4.4從貝拉吉奧到利納特193
5.5小結與進一步閱讀197
5.6研究課題198
6意識突顯性200
6.1社會心智201
6.2感知與呈現、規劃、記憶204
6.2.1感知與呈現204
6.2.2規劃210
6.2.3記憶211
6.3意識突顯性程度212
6.4工具性語用意識[metapragmatic awareness]217
6.4.1工具性語用意識的標記語219
6.4.2工具性語用學[metapragmatics]和語言性
行為的本質227
概念、實踐活動與語言意識形態228
自我監控231
6.5小結與進一步閱讀231
6.6研究課題232
第三編課題與趨勢
導言236
7微觀語用問題237
7.1語言資源需要語用綜觀237
7.1.1小品詞的排序237
7.1.2施為性問題241
7.2小型互動的語用學253
7.2.1非正式交談254
7.2.2一例具有公共製度特徵的事件258
7.3小結與進一步閱讀262
7.4研究課題263
8宏觀語用問題267
8.1宏觀層麵上的語言資源的語用綜觀(語用視角)268
8.2語言使用中的宏觀過程269
8.2.1跨文化和跨國度交際269
石頭——隻管嚮四麵八方打269
誰引爆瞭埋在會議下的地雷?275
8.2.2語篇與意識形態279
8.2.3大範圍社會性辯論的語用學分析283
8.3小結與進一步閱讀297
8.4研究課題2979語用學全景298
9.1本學科的構成傳統溯源299
9.2學科劃界問題306
9.3語用學:語言適應理論的早期與同期理論309
9.4再論跨學科性316
9.5進一步閱讀320
參考文獻321
附錄關鍵詞漢英對照錶344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