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托妮·莫里森 最蓝的眼睛 小说 美国文学 美国 诺贝尔文学奖 外国文学 人性
发表于2025-02-02
最蓝的眼睛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从祈求到反抗!
从《最蓝的眼睛》中一个黑人小女孩渴望得到一双白人那样的蓝眼睛,经过日夜祈求上帝,最后居然夙愿得偿,真的有了一双美丽的蓝眼睛,却终于发现自己仍然无法摆脱悲惨的命运;到《秀拉》中正是黑人女孩秀拉那种令人瞠目的要把这个世界“撕成两半”的决心让她成为同胞心目中倾慕的独立、大胆和自由精神的化身,美国黑人似是已从只知祈求的儿童发展到决心反抗的青年。
托妮·莫瑞森在其处女作《最蓝的眼睛》(1969)及其后的《秀拉》(1973)这两部小说中不仅刻画了佩克拉·勃瑞德拉渥和秀拉·匹斯这两个有着强烈对比的形象,以她们的不同命运及书中众多其他黑人的屈辱生活为人们昭示了作者本民族的过去和现状,并探讨了期 未来的前人管,更一举确立了她“当代美国黑人社会文学观察家”的地位。
托妮·莫瑞森(1931~)是当今美国最有影响的黑人女作家,《最蓝的眼睛》(1970)是她发表的第一部小说。讲的是一个年仅11岁的黑人少女佩克拉·布里德洛夫,因为相貌平平,不被家人、同学和邻居喜欢,生活压抑,于是便梦想着能有一双像白人姑娘那样美丽的蓝眼睛,因为当时黑人女孩子普遍相信“蓝眼睛的黑人是最美的”。然而美好的梦想与丑陋的现实有着太大的反差。她不仅没有实现自己的愿望,反而被父亲强奸,怀上了身孕,堕入更加痛苦的深渊。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使佩克拉精神错乱,心智疯狂,她出现了幻觉,相信自己真的拥有了一双十分美丽的最蓝的眼睛。30年前,正是这部作品确立了莫瑞森在美国黑人文坛上的地位。之后,她继续探索黑人生活,尤其是黑人妇女的遭遇,又创作了反映黑人反抗精神的小说《秀拉》(Sula, 1973),成名作《所罗门之歌》(Song of Solomon, 1977),获普利策小说奖的《宠儿》(Beloved, 1987),进入90年代后,她还发表了长篇小说《爵士乐》(Jazz, 1992)和《乐园》(The Paradise,1998)。莫瑞森的作品揭示了在美国种族压迫的大背景下,白人文明与黑人传统之间的矛盾冲突,探讨黑人获得自由人格的出路。莫瑞森在作品中利用黑人民间文学和神话传说来渲染气氛,又借鉴魔幻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给环境和人物笼罩了一层诡谲的神秘色彩,把今天的现实描绘成“现代神话”,而且她的语言十分口语化,人物的对话写得生动传神。所有这些特点,使莫瑞森成为当代美国黑人文学的代表和领袖人物,因而,她于1993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也是毫不奇怪的。奇怪的是1970年出版的这部不足20万字的《最蓝的眼睛》,居然在30年后的今天又大受青睐,跻身新书畅销榜的行列,这是很耐人寻味的。
阿麦丽卡真牛掰,看看一个民族怎么从身体到灵魂彻彻底底被毁灭。一个人对自己憎恶到极致,最大的侮辱就是自渎吧,我是这么理解那个父亲强奸女儿的。这女作家卖弄的成分不多,因为有的细节实在很有脑子。果然女人狠起来很要命,仔细想一想怪难受的。45年后美国小说这个系列一定都要带着语境看。
评分那是一种使人成长的疼痛。
评分读佩科拉的时候我都快要哭了。 那极致的敏感和自卑…… 而秀拉,她只是一个把敏感和自卑换了种神经质方式表现的佩科拉啊。当然她也在认真思考女性的出路,虽然最后以牺牲自己为结局
评分黑人女孩通常有一个Peace、Hope一类寓意美好的名字,受过一次性侵犯,施暴者一定是她父亲,一定会怀孕,多半会把孩子生下来,然后她的悲剧人生才正式开始
评分会再读一遍甚至很多遍。
接触此作者的第一部作品。主要反映种族歧视问题。 作品从克劳迪娅和弗里达两位小姑娘的视角出发,描写了他们的房客乔利和他的女儿佩科拉的故事,拥有一双“最蓝的眼睛”便出自佩科拉的人生愿望,因为她太苦了,不仅有白人小孩歧视她,而且自身家境窘迫,甚至都被自己的父亲强暴...
评分50多年前,托尼•莫里森还在兰登书屋从事编辑工作时,突然开始想要写点什么。那时候她已经39岁,离异独自带着两个孩子,每天清晨5点多起床,得提前挤出一点时间搞创作,毕竟孩子起床以后就得投入另一种生活了:洗刷、做早点、整理衣服。所以,在天还没有亮起来之前,托尼•...
评分 评分托尼莫里森的书里总是有一股母亲的味道,之前读宠儿,有母亲是因为这本来就是一个母亲的书,可是,最蓝的眼睛也有,母亲跟未成型的孩子说话,不是胎教,更多的是排遣寂寞,或者说是一种寄托,这种寄托快变成了负担,有细节:她做重活怕孩子危险会提前知会它抓住。 她把它当朋友...
评分最蓝的眼睛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