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姆(Erich Fromm, 1900年3月23日 - 1980年3月18日)是一位国际知名的美籍德国犹太人人本主义哲学家和精神分析心理学家。毕生旨在修改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以切合发生两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人精神处境,弗洛姆在此被尊为“精神分析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
20170917 刚刚看完译者序和作者序,一肚子的话想说,第一次正儿八经地接触这类逻辑严谨的书籍,感觉信息量很大。有些时候觉得都是些认识的字放在一起,但是意思还是要好好咀嚼才能懂;有些时候又觉得畅顺无比手不释卷,一马平川。 看的过程中,念头不停的闪烁,脑子有些跟不过...
评分《为自己的人》一书根据弗洛姆精神分析的实践经验、伦理学和心理学的观点从人性的角度出发批判当今社会上的“社会人”缺乏对自己的爱、缺乏对自己的重视,从而批判当代工业社会的不健全。 首先在第一章中,弗洛姆提出现代人的问题——“他努力地工作、不停地奋斗,但他朦...
评分在看了弗洛姆的《爱的艺术》后,又读了这本《自我的追寻》,之前读过罗洛梅的《人的自我寻求》,阿德勒的《理解人性》,和本书都能给人一定的指点,罗洛梅倾向于探讨社会对人的影响,弗洛姆除此之外更多探讨了人应该如何去选择,去生活,讨论了正面的权威(信仰)和负面的权威...
评分虽然我受80年代思想狂飚的影响,读的书从尼采、萨特、弗洛依德、胡塞尔、马斯洛、福柯、普里高津、本尼迪克……等等,但真正改变我整个人生的是孙依依翻译的弗洛母的这本书,虽然读这本书的缘由是因为读了被极权利用的马尔库赛的《单向度的人》…… 因为此书,我拥有了自己的...
评分前言:最近一口气看了6本弗洛姆的书,很过瘾,通过阅读他的书,也梳理了一下自己的成长过程。他的书中,只有这本和我的书名比较相像,所以以为本书来作为写书评的文章。 一、我的自我探索之路 最初接触弗洛姆还是从佛学禅宗开始的。禅宗是从日本传到西方的,这个文化的传播大使...
从自发性到生产性。
评分这本书大概四年前读过,那时候把这本书归类为社会心理学,现在会归类为社会集体无意识批判
评分人在有或没有“理想”之间,并没有选择的自由,但他在不同类型之理想的选择上,是自由的,他可以自由地选择尽力于崇拜权力和毁灭,还是献身于理性和爱。所有人都是“理想主义者”,都追求某些超越于获得物质满足以外的东西。他们所相信的理想有种类的区别。人的思想中,最好也是最邪恶的现象,不是他的肉体,而是他精神上的这种“理想主义”(idealism)。因此,有种相对论观点声称,某些理想或某些宗教情感是有价值的,这一说法本身就是危险而错误的。我们必须了解每一种理想,包括那些世俗意识形态中人之共同需要的表达;我们必须判断,这些意识形态的真理性、增进人之力量发挥的程度、以及它们对生活在这个世界里的人之平衡与和谐需要的真正回答的程度。然而,我们要重复道,要理解人的动机,必须先了解人的情境。
评分一年后续读弗洛姆,一切轻盈如同重临人间
评分作者其实是在用一大套推理力图得出,创造性是人唯一应努力发展的东西,在实现创造性的过程中,个体获得幸福,社会得以充分发展,但快乐可以有另一种获取方式,集体狂欢,如果人生本没有意义,威权的道德体系没有理由遵守,获得快乐是人生最好的事,通过其他方式获得快乐又有什么不好的呢? 从虚无中看到美,这是最让我嫉妒的事,怎么做到的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