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珊·桑塔格,1933年生於美國紐約,畢業於芝加哥大學。1993年當選為美國文學藝術學院院士。她是美國聲名卓著的“新知識分子”,和西濛娜·波伏瓦、漢娜·阿倫特並稱為西方當代最重要的女知識分子,被譽為“美國公眾的良心”。2000年獲美國國傢圖書奬,2001年獲耶路撒冷國際文學奬,2003年獲德國書業和平奬。2004年12月28日病逝於紐約。
從一開始,攝影便指嚮瞭捕捉最大可數目的題材,可是繪畫從沒有這麼帝國主義式的視野,後來攝影科技產業化的實現,乃是因為攝影在一開始時便與生俱來的許諾──以「譯成影像」的方式,「平等」一切經驗。
攝影傢被想成一位銳利但不帶乾擾性質的觀察者──一位書記而非詩人。但是當人們很快發現,沒有兩個人能就同一件事拍齣相同的照片,相機能夠提供非個人的客觀影像的臆想,便嚮「相片不僅證明那兒存在著怎樣的東西,而且是某個個人看見瞭什麼」以及「照片並非僅是記錄,而且是一種對於世界的評價」這樣的事實投降。
攝影影像的終極智慧是說:「那是錶麵。現在,想,或者更正確地說──感覺,或用你的直覺去體會、捕捉,在那之上的是什麼東?如果它看起來是這個樣子,那麼真正的現實會是怎麼樣?」照片是對懷疑、推論和幻想的無盡邀請,它本身無法解釋任何事情。
摄影,是日常行为,平常到手机随手一拍,也是美学,如果要上升到这个高度,就需要通过一些书籍、一些锐利的眼睛,帮助自己发现。 苏珊•桑塔格当然有这样的眼睛。 这本书是她的文集,以摄影为主线,其实不成体系,但她见解深刻,对摄影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因此这本书形散神...
評分在《走出非洲》的开头,凯伦要把丹尼斯放到最后来写,以祭奠逝去珍贵的时光,因为他最难写。这难写是不能举重若轻,取舍和介入的分寸难以拿捏。畏惧扭曲必然畏首畏脚。苏珊桑塔格做为一个被熟识的作家却永远不会成为畅销书一栏后面的作家,这是她的荣耀,也是因为她...
評分首先,插入一句,长乐路之男(上海)同学认为关于此书“编者懒惰得没有插入一幅摄影家的作品” ,是一大遗憾,我觉得很可笑。这书的英文原版也没有任何摄影作品的,这么说是不是作者susan本人太懒惰了呢? 我当初最开始在书店翻这书的时候,其实偏偏它通篇一张照片都没有...
評分首先,插入一句,长乐路之男(上海)同学认为关于此书“编者懒惰得没有插入一幅摄影家的作品” ,是一大遗憾,我觉得很可笑。这书的英文原版也没有任何摄影作品的,这么说是不是作者susan本人太懒惰了呢? 我当初最开始在书店翻这书的时候,其实偏偏它通篇一张照片都没有...
評分Photography as a medium possesses the unique potential to reach and fascinate a single individual as well as a massive crowd, all the while inspiring those behind the camera lens to look at the world, to record every detail, and to capture endless splendor....
不知為何就是對Sontag的文章沒有什麼想法。知道她很厲害,也看瞭她的書,但就是沒什麼感想。到底是為什麼呢?
评分字字珠璣,還沒看完。
评分譯的還好。
评分蘇珊桑塔格
评分我是個不愛讀書的人,但是這本書我很喜歡,幾年前就讀瞭幾遍。現在想找電子版的放ipad裏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