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的一部经典名著。作者鉴于他所处的时代“上层腐朽,下层粗野”的状况,认为当时的人是不完整的分裂的人。这种分裂的人身上存在着两种冲动和理性冲动。前者的对象是生活,它占有、享受,被官能所控制,是被动的,处于这种状态的人是自然人;后者的对象是形象,它要的是秩序和法则,受思想和意志的支配,是主动的,处于这种状态是理性人。但二者各有强制性,不能直接结合,故要是二者结合,人从自然人走向理性人,中间必须要有一座桥梁,这便是审美教育。审美教育能使人恢复健康、赋予人美的心灵、充当人性的教师,它尤其能唤起人身上的第三种冲动――游戏冲动。这种冲动是自由的同义语,它使得感性与理性、物质与形式等对立都结合起来,从而克服人的分裂状态。
很薄的小冊子 以書信的形式 句子生硬、晦澀 頗費思量 需靜下心 墮去懶惰和浮躁 才能從一開始的手足無措轉變為喜歡 讀出意外的收穫 要給自己定一個計畫 如每天讀一部分 這些字句要反復捉摸 細細體會 它的道理就隱匿就在日常的生活中 《書簡》文筆很美 我常常會忘了讀書的...
评分席勒是作为诗人和美学家为大家所熟知的。席勒喜好沉思,始终在诗与哲学间徘徊。正如他的朋友韩波尔特说的那样:“没有人能说你究竟是一个进行哲学思考的诗人,还是一个做事的哲学家。”这种情形使他在哲学思考和诗的领域都显得勉强。他跳跃的想象干涉抽象的思维,冷静的...
评分岁月流逝,但有些阅读体验会在你的生命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 记得那时才十八九岁,刚进大学,在那满怀憧憬而又懵懂彷徨的青春岁月里,开始思考起人生的价值和方向。有三本书对自己今后的思想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席勒的《审美教育...
评分很薄的小冊子 以書信的形式 句子生硬、晦澀 頗費思量 需靜下心 墮去懶惰和浮躁 才能從一開始的手足無措轉變為喜歡 讀出意外的收穫 要給自己定一個計畫 如每天讀一部分 這些字句要反復捉摸 細細體會 它的道理就隱匿就在日常的生活中 《書簡》文筆很美 我常常會忘了讀書的...
评分“现代人是分裂的、残缺的、不完整的、自我敌对的;马克思称之为‘异化’,弗洛伊德称之为‘压抑’。古老的和谐状态消失了,人们渴望新的完整。” ——卡尔维诺《我们的祖先》 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简》中,对现代人的分裂问题做了一番探讨,他认为现代人的分裂与国家形式有着密...
#2014070
评分#很难懂,能感觉到里面有一些翻译可能不够准确,比如Spieltrieb翻译为“游戏冲动”等等。在席勒的描述体系里,对美的定位是自洽的。但是很多时候会让我有疑惑,席勒所说的“美”是从自然状态到达理性的桥梁,这中间起作用的到底能不能完全等同于“美”,我并没有想清楚。或许还需重读。能够从个体出发完成社会政治自由的目标的“美”,怎么看怎么都跟儒家的“礼”有点像。
评分席勒提出的美育问题首先是政治问题。席勒对他所面临的政治问题的解决方案是经由主体意识的革命,具体地说就是 感觉,知觉方式的革命,摆脱感性物质和知性观念的束缚,实现心理上的和谐自由。提出的解决现实人格分裂的方案是经由非现实的道路。看到人性处于分裂状态会对国家,社会和人的生存本身造成巨大危害,要对人进行必要的心理调节,使对立的冲动处于中和状态。体现了他要求重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设想,它不是过分暴力的,同时也是革命性的。这种具有折中性质的审美意识形态构成了席勒美育书简的重要政治学基础。席勒试图用观念或心理的自由来取代现实或实践的革命,其美育理论因而具有明显的空想性质。但是正是这个理论曾对马克思的现实变革理论发生过众所周知的影响,而马克思的现实变革思想恰恰是以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为主要目的的。
评分。。。
评分配合着康德美学的席勒的文艺论,里面有维科《新科学》的影子,只有你游戏的时候,你才是人;游戏泛指美,刘小枫老师《诗化哲学》还是给人以智慧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